|
||||
|
四、加強政策指導,不斷深化治理工作。教育部印發(fā)了《關于治理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的指導意見》,發(fā)改委和教育部印發(fā)了《關于規(guī)范中小學服務性收費和代收費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推動和指導各地進一步制定和完善管理措施,目前已有18個省份制定了中小學服務性收費和代收費管理辦法。財政部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中央直屬高等院校財政票據使用管理的通知》,加強學校票據管理。針對中小學教輔材料散濫問題,新聞出版總署、教育部和國務院糾風辦著手修訂《中小學教輔材料管理辦法》。各地積極探索治理教輔材料散濫的措施和辦法,有的省份在教研網上發(fā)布學科練習題庫,免費提供給學生使用;有的省份采取集中審查、督導評估、課堂用書準入等措施,對教輔材料的使用進行動態(tài)管理;有的建立了對校園周邊出版物市場監(jiān)管和檢查工作機制。 五、認真履行監(jiān)管職能,嚴肅查處教育亂收費行為。繼續(xù)組織開展春季和秋季教育收費專項檢查,在各地各類學校自查自糾的基礎上,部際聯(lián)席會議組成6個督查組對12個省份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進行專項督查。去年,各地教育部門共派出縣級以上檢查組12939個,檢查學校23.18萬所(次),查出違規(guī)收費金額9335萬元,已清退7672萬元,查處涉及教育亂收費的案件2049件,受到黨紀政紀處分和其他處理的1896人。發(fā)改委繼續(xù)在全國開展教育收費專項檢查工作,價格主管部門查處教育亂收費案件11051件,退還和沒收違規(guī)收費1.75億元和1.83億元,罰款2430多萬元。 審計署進一步加強教育經費審計,組織開展了教育部門預算執(zhí)行審計、中小學和高校財務收支審計、學校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等70余項。糾風部門認真查處教育亂收費問題,共糾正地方政府和部門違規(guī)收費項目341個,查處亂收費7.9億元,清退2.3億元。新聞出版總署開展了治理盜版教輔材料專項活動,收繳各類盜版教材教輔讀物277.6萬冊。全方位的監(jiān)督檢查,有力促進了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的落實。
六、加大宣傳力度,積極營造治理工作良好氛圍。教育部制定了宣傳工作方案,對治理工作重大部署、重要專題、典型經驗、收費政策進行集中宣傳。國務院糾風辦、發(fā)改委、新聞出版總署、審計署等部門利用報刊、網站等媒體對治理工作成效進行廣泛宣傳。各地結合自身實際,通過多種形式深入開展宣傳活動,爭取人民群眾和社會的廣泛支持。一些地方積極推進教育收費公開,在政府網站建立規(guī)范教育收費專欄,公布教育收費項目標準和舉報電話,及時為群眾答疑解惑,主動接受群眾和社會監(jiān)督。一些省教育廳領導和校長走進“政風行風熱線”欄目,現(xiàn)場解答群眾提出的教育收費問題。各地利用電視臺、報紙等新聞媒體開展專題報道10500余次,縣級以上領導作政策解讀5290余次。多層次、全方位的宣傳工作,為治理工作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保證了工作順利進行。 以上匯報的是治理教育亂收費部際聯(lián)席會議成員單位一年來的主要工作。這些工作的開展和各項成績的取得,是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的結果,是七部委密切協(xié)同、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各地方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狠抓落實的結果。工作中,我們體會到,推動治理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必須堅定不移、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確保中央的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必須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治理工作放在黨和國家的大局中來思考、謀劃和推進;必須堅持求真務實、改革創(chuàng)新,結合教育改革發(fā)展實際,創(chuàng)新思路方法,用改革的精神和創(chuàng)新的思路推進治理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心系人民,把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治理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治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個別地方政府違反管理權限,越權出臺教育收費項目和標準。一些地方部門監(jiān)管職責不到位,制度執(zhí)行力不強,對行政區(qū)域內教育亂收費問題查處不力。有的學校舉辦與招生入學掛鉤的“占坑班”、與社會辦學機構合作舉辦有償補習班,有的學校未經合法審批,以中外合作辦學、舉辦軟件學院等名義亂收費。中職學校“吃空餉”、擇校高收費亂收費、教輔材料散濫等問題群眾反映強烈。 教育部在規(guī)范教育收費、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中負有重要職責。我們將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延東同志的指示要求,緊緊把握教育規(guī)劃綱要實施和教育體制改革給治理工作帶來的重大機遇,突出重點,攻堅克難,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推動治理工作不斷深入。要大力推進教育系統(tǒng)行業(yè)作風建設,建立健全信訪舉報反饋通報機制、行風問題督查督辦機制、校務公開工作機制、教育行風評議機制,切實解決教育系統(tǒng)存在的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構建樹立良好教育形象的長效機制。要積極會同有關部門,以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資金和中職助學金、免學費補助資金為重點,加強對教育經費撥付和使用情況的監(jiān)督檢查;完善政策制度,加強對教輔材料審定、出版、選用的監(jiān)督管理,治理教輔材料散濫問題;鞏固義務教育階段改制學校清理成果,加大公辦普通高中改制學校清理規(guī)范力度;嚴格執(zhí)行并逐步調整公辦普通高中招收擇校生“三限”政策,繼續(xù)實行高校招生“陽光工程”,治理有償補課、“占坑班”等行為;加大監(jiān)督檢查工作力度,嚴肅查處違規(guī)教育收費行為,推動治理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
[發(fā)布者:yezi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