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平果排行榜評價數據查詢系統
您所在的位置:金平果排行榜>>中國高職院校及專業競爭力排行榜
-
高職院校排行榜
-
中國大學排行榜
- 專題: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排行榜
- 地區 | 中國大學教育地區綜合競爭力排行榜
- 本總 | 中國本科院校競爭力總排行榜
- 各地 | 中國大學分地區排行榜
- 類型 | 中國大學分類型排行榜
- 門類 | 中國大學分門類排行榜
- 學科 | 中國大學本科教育分專業類排行榜
- 專業 | 大學本科教育分專業排行榜
- 重點 | 中國重點大學綜合競爭力排行榜
- 一般 | 中國一般大學綜合競爭力排行榜
- 民辦 | 中國民辦院校綜合競爭力排行榜
- 獨立 | 中國獨立學院排行榜
- 科技 | 中國大學科技創新競爭力排行榜
- 人文 | 中國大學人文社科研究競爭力排行榜
- 中國重點大學分門類排行榜
- 中國一般大學分門類排行榜
- 大學本科教育分專業排行榜(2011前)
-
中國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
世界大學和一流學科競爭力排行榜
-
中國學術期刊排行榜
中國大學分地區排行榜
2025-2026年貴州(貴陽)的高職院校排名
本地排名 | 高校名稱 | 地 區 | 高職院校數 | 全國總排名 |
1 | 銅仁職業技術學院 | 貴州 | 50 | 115 |
2 | 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 貴州 | 50 | 186 |
3 | 貴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 貴州 | 50 | 273 |
4 | 貴陽職業技術學院 | 貴州 | 50 | 428 |
5 | 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貴州 | 50 | 433 |
6 | 貴州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 貴州 | 50 | 452 |
7 | 貴州職業技術學院 | 貴州 | 50 | 479 |
8 | 貴州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 貴州 | 50 | 490 |
9 | 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 貴州 | 50 | 491 |
10 | 貴州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 | 貴州 | 50 | 527 |
11 | 貴州工商職業學院 | 貴州 | 50 | 557 |
12 | 黔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 貴州 | 50 | 558 |
13 | 黔南民族醫學高等??茖W校 | 貴州 | 50 | 583 |
14 | 貴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 貴州 | 50 | 588 |
15 | 遵義職業技術學院 | 貴州 | 50 | 595 |
16 | 貴州裝備制造職業學院 | 貴州 | 50 | 635 |
17 | 安順職業技術學院 | 貴州 | 50 | 638 |
18 | 銅仁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 貴州 | 50 | 656 |
19 | 六盤水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 貴州 | 50 | 704 |
20 | 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 | 貴州 | 50 | 709 |
21 | 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 貴州 | 50 | 717 |
22 | 畢節職業技術學院 | 貴州 | 50 | 743 |
23 | 貴州電子科技職業學院 | 貴州 | 50 | 750 |
24 | 貴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 貴州 | 50 | 774 |
25 | 畢節醫學高等??茖W校 | 貴州 | 50 | 811 |
26 | 黔南民族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 貴州 | 50 | 888 |
27 | 貴州農業職業學院 | 貴州 | 50 | 928 |
28 | 貴州城市職業學院 | 貴州 | 50 | 952 |
29 | 貴州電子商務職業技術學院 | 貴州 | 50 | 983 |
30 | 貴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 貴州 | 50 | 990 |
31 | 畢節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 貴州 | 50 | 1027 |
32 | 貴州健康職業學院 | 貴州 | 50 | 1062 |
33 | 黔西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 貴州 | 50 | 1085 |
34 | 貴州工貿職業學院 | 貴州 | 50 | 1095 |
35 | 貴州航天職業技術學院 | 貴州 | 50 | 1120 |
36 | 貴州食品工程職業學院 | 貴州 | 50 | 1129 |
37 | 貴州財經職業學院 | 貴州 | 50 | 1157 |
38 | 貴州護理職業技術學院 | 貴州 | 50 | 1191 |
39 | 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貴州 | 50 | 1268 |
40 | 貴州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 貴州 | 50 | 1279 |
【中國科教評價網www.ssjzs.com獨家數據,轉載請注明出處】
【 排行榜說明 】
2025年3月,金平果中評榜2025版中國高職院校綜合競爭力排行榜正式發布,這也是該榜單連續第十四次發布高職院校評價結果。
金平果2025高職院校評價范圍以教育部公布的《2024年全國高等學校名單》為依據,結合學校的實際招生情況,確定高職院校評價對象為1611所,其中高職高專1560所、職業本科大學51所。
高職院校包括高職高專和職業本科兩種類型,2025版高職院校評價突出“新雙高”建設背景,以服務地方、服務產業、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和中國特色為重的評價標準。評價指標體系由5個一級指標、36個二級指標和200多個觀測點組成,今年評價繼續加入國家及省級“雙高”建設成果,新增國際影響力二級指標。一級指標包括思政建設、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科教產出和學校聲譽,二級指標包括思政教育、教研基地、杰出人才、教學團隊、人才培養、優勢專業、教學成果、學生競賽獲獎、雙高建設、產教融合、創新創業、國際影響力等,做到兼顧“規模與效益”、“數量與質量”、“教學與實踐”等多種平衡關系,既有絕對指標也有相對指標,既有傳統指標也有新興指標。
金平果2025高職院校排行榜繼續采用得分、排名、等級與位次比相結合的表示方法,便于從宏觀和微觀分別了解各自定位。院校等級由5★+、5★、5★-、4★、3★、2★、1★組成,分別對應于排名前1%、1-5%、5-10%、10-20%、20-50%、50-90%、90-100%的高職院校。
高職院校分為理工、綜合、財經、醫藥等11種類型,1560所高職高專院校中理工、綜合、財經類高校比例較高,各有649、353和160所,分別占總數的41.60%、22.63%和10.26%,三大類型占比超過74%。高職院校各類型第一高校的地區分布比較均衡,江蘇、浙江都占三個類型第一,湖南兩個類型第一,山東、天津、河北各占一個類型第一。
從地區分布來看,全國1560所高職高專院校分布在31個地區(不含港、澳、臺高校),其中河南、江蘇、廣東和山東數量較多,均在90所以上,另有六個地區在60所以上,河南、江蘇、山東增加4所,浙江、甘肅分別減少2、3所;高職排名300強中,江蘇占38所有明顯優勢,山東29所、浙江23所、廣東21所、湖南18所依次進入前五位;從各地進入300強高校數量占本地高校總數的比例來看,浙江48.94%、江蘇40.43%、北京37.5%,這三個地區高水平學校比例優勢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