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務/職稱: 院長/教授
聯系電話: 027-68772042(o)
E_mail: chsih@163.com
通訊地址: 湖北·武漢·珞珈山·武漢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郵編:430072
個人簡介:
程斯輝,男,1962年4月生,湖南南縣人,中共黨員,武漢大學教授。1979年考入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1986年畢業,先后獲教育學學士、碩士學位。1993年、1995年,先后破格晉升為副教授、教授。曾為湖北大學教育系(前身為教育管理系)系主任、教育學院院長,1997年入選湖北省高??缡兰o學科帶頭人。2003年8月調入武漢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任教育系系主任、教授。2006年成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學術兼職主要有: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中青年教育理論工作者分會副理事長;全國教育管理學科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北省教育科學學術委員會委員;湖北省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等。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教育管理史、教育管理學。出版《中國近代教育管理史》《中國教育管理模式研究》《科教興國的先驅——教育家張謇傳》《創新型教師》《厚生務實巾幗楷模——金陵女子大學校長吳貽芳》等著作,與人合著參編著作10余部,在《教育研究》《中國教育學刊》《中國高教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90余篇。曾獲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湖北省高校教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湖北省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二等獎等多項獎勵。獲獎情況: 1. 教育面向市場經濟的八大問題,湖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1995年 2. 大學生科研能力系列訓練的理論與方法,獲湖北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996年 3. 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1997年 4. 關于高等教育系統分工的思考,湖北省教育委員會、湖北省高等教育學會第四次優秀高等教育科研論文二等獎,1997年 5. 關于教育行政組織機構改革的研究,湖北省第三屆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0年 6.《中國教育管理模式研究》(著作),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1年 7. 論建設大學城的幾個問題,湖北省第四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4年 8. 素質教育的實施與基礎教育管理的改革,武漢市第八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優秀獎,2004年
主要研究成果:
科研項目: 1.湖北基礎教育發展若干問題研究 湖北省教育廳 2000 2.關于我省建設大學城的可行性論證 湖北省教育廳 2001 3.高等學校新生適應問題與入學教育研究 湖北省教育廳 2001 4.中國近代國立、私立、教會大學的比較研究 教育部社科規劃 2001 5.中國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制度的歷史、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 湖北省招生辦公室 2002 6.湖北教育預警系統研究 湖北省教育廳 2002 7.把握高校招生工作規律與提升高校招生主體素質研究 湖北省招生辦公室 2004 著作: 1.《中國近代教育管理史》 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 1989 2.《中國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 1994 3.科教興國的先驅——教育家張謇傳》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0 4.《厚生務實 巾幗楷模——金陵女子大學校長吳貽芳》 山東教育出版社 2004 5.《創新型教師》 東方出版中心 2001 6.《“十五”期間湖北省教育事業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研究》(參與主編) 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2 7.《邁向21世紀的中國教育科學》(參與主編)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8 8.中國教育管理史》(參編)( 河南教育出版社 1990)等著作10余學術論文: 1.論管“理”——從提升學校管理水平談起,教育科學研究,2009(04) 2.人格境界與教育境界,現代教育論叢,2008(09) 3.改革開放三十年高等教育管理關系大調整,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2008(06) 4.義務教育保障制度三十年,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下半月),2008(11) 5.杜威對中國近代高等教育影響評析,教育與現代化,2008(03) 6.學校文化建設中的“五重五輕”傾向,教育發展研究,2008(Z2) 7.改革開放30年:研究生教育發展中的關系大調整,復旦教育論壇,2008(03) 8.中國近代著名大學校長辦學的八大特色,高等教育研究,2008(02) 9.班級建設要有大視野,河南教育(基教版),2008(05) 10.副校長與校長之和諧關系構建的“三條定律”,教育科學研究,2008(02) 11.以價值論重構現代教育哲學——王坤慶教授《教育哲學》一書評價,教育研究與實驗,2007(05) 12.中國近代大學校長成為教育家的當代意義,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7(05) 13.注重學校文化建設 做有遠見的校長,湖北教育(時政新聞),2007(04) 14.簡論大學與地方發展,高教發展與評估,2007(01) 15.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的新視野,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6(05) 16.淺談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的戰略定位,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6(06) 17.把農村學校建成農村社區的中心,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11) 18.高考改革中的繼承與創新,湖北招生考試,2006(08) 19.人權視野中的受教育權問題初探,教育學報,2005(05) 20.評周洪宇主編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史》,高教發展與評估,2005(05) 21.和諧社會的構建與人的全面和諧發展,高等教育研究,2005(09) 22.由被忽視到受關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中國農村教育,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02) 23.何謂大學之“大”——關于我國大學之“大”的回顧與反思,武漢大學學報,2005(01) 24.現代校長應“五子登科”,教育科學研究,2005(03) 25.自主招生與高校的自覺、自律和創新,湖北招生考試,2004(12) 26.高校招生考試制度應在“不變”中求“變”,湖北招生考試,2004(04) 27.農村基礎教育改革必須破除的思想障礙,教育發展研究,2004(11) 28.人本思想之于校長對教師的管理,湖北教育(政務宣傳),2004(07) 29.關于教育科研管理若干問題的思考,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13) 30.基礎教育的本質,山西教育,2004(10) 31.企業家興辦職業教育的先驅——張謇,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4(08) 32.論高校新生與畢業生的教育——從吳貽芳在金陵女子大學的實踐談起,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01) 33.試論基礎教育的本質,中國教育學刊,2004(01) 34.教育理念:校長治校的靈魂,湖北教育(教學版),2003(24) 35.張謇的職業技術教育思想,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3(01) 36.教育公平與國家安全,湖北教育,2003(18) 37.高校學生管理應重視的幾個新問題,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2(19) 38.“十五”:基礎教育應關注什么? 教育科學研究,2002(01) 39.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湖北教育,2002(16) 40.論建設大學城的幾個問題,教育研究,2002(09) 41.關于中小學收費及其管理的反思,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12) 42.關鍵是培養優秀的教師——兼評石少波的治校之道,湖北教育,2001(10) 43.如何處理好高校院系黨政關系,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1(04) 44.關于學生觀的新視野,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02) 45.美國高等學校改革新動向及其啟示,湖北大學學報,2001(05) 46.蔡元培與中國近代科學技術教育,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0(04) 47.任重道遠:減負的歷史回顧與反思,湖北大學學報,2000(03) 48.素質教育的實施與基礎教育管理的改革,湖北大學學報,2000(01) 49.關于武漢市基礎教育現代化的思考,成才,1999(08) 50.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就是要遵循教育規律,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1999(Z2) 51.知識經濟與創新精神,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1999(Z1) 52.關于儒家培養創造性人才思想的思考,教學與管理,1999(11) 53.教育行政組織機構改革芻議,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1999(01) 54.關于區域教育現代化的策略思考,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03) 55.淺談下崗職工子女的教育問題,教育與經濟,1998(04) 56.人事制度——高校改革亟待突破的難點,高等教育研究,1998(03) 57.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 扎扎實實推進素質教育,湖北教育,1997(11) 58.關于加強薄弱學校建設的思考,中國教育學刊,1997(06) 59.教育行政組織機構改革應正確處理的幾個關系,湖北大學學報,1996(05) 60.蔡元培與近代教育領域的反腐倡廉,華中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02) 61.深化教育改革 促進區域發展——中國教育學會中青年教育理論工作者研究會第六次學術研討會綜述,教育科學,1995(01) 62.抗日戰爭時期解放區的愛國主義教育,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04) 63.教育面臨市場經濟的八個問題,職業教育研究,1994(08) 64.新形勢下教育質量問題散論,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03) 65.古代教育與科學技術關系淺談,教育評論,1993(03) 66.蔡元培的教師觀及其現實意義,教師教育研究,1993(03) 67.張伯苓愛國主義教育思想評述,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1992(01) 68.當代教育家論,教育評論,1991(06) 69.我國近代私立學校發展歷史的回顧與反思,高等教育研究,1989(02) 70.張伯苓教育管理思想評介,高等教育研究,1988(03) 71.蔡元培的中西教育觀,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04) 72.蔡元培在北大的管理實踐,高等教育研究,1986(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