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安縣吸引大學畢業生到農村教學點任教 條件差生源少,期待更多特崗教師 從2008年通過陜西省的特崗教師招考算起,李偉當鄉村教師已經有6個年頭了。2009年,他第一次走進陜西省鎮安縣東川鎮黃家灣太白廟村小學的校園時,差點掉下眼淚。從小在縣城長大的他,從沒見過這樣的校園,“教學樓是六排瓦房,操場是一片黃土地,校門與馬路不相連通,若碰上雨天,全校師生近100人要走1里多的稀泥路進出。” 近日,記者來到這所太白廟村小學發現,這里的基本教學設施已經具備,但離現代化還有不小距離。這兒學生口中的“多媒體教室”,只有一臺電腦,一個投影儀。人人學電腦幾乎無法實現。 “你們想通過電腦上課嗎?”記者問。學生們忽閃著眼睛,卻不見“渴望”。 “你們一定以為學生們都很渴望新鮮事物,但我們知道,如果不去啟發,他們很難去‘渴望’。”太白廟小學的副校長告訴記者,“很多農村孩子老實內向,沒有那么廣的視野,他們不知道自己其實需要更多的電腦。所以,我們的老師需要向上提,也希望領導看看學生們的需要。” 在鎮安縣,農民大多以務農和外出務工為主,人們普遍收入水平不高。農村教學點的學生多以父母一方或雙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為主,有的村子一所小學也就十幾個孩子。 如今,李偉已經調到東川鎮中心幼兒園當老師,這兒的硬件設施比村里好得多。幼兒園滑梯、蹦床、活動室、消毒柜一應俱全。活動室就是孩子們的課堂,除傳統的書籍、教具外,還配有電子鋼琴和電視。“家長開始重視教育,政府也加大了投入,這里的教學環境算是不錯的了。”李偉說,“目前老師人手不足,還沒有提供幼兒在校午餐和午休的條件。中午孩子們由家長接回家,下午兩點再送來。有些村里的家長雖然家住得遠,也會在鎮上租房子陪孩子上學。如果有食堂的話,就方便多了。” 李偉說,特崗教師政策的施行,使得許多大學畢業生愿意來山里當老師。還有外縣、外省的年輕人因為“招教”到山區里安了家。2011年8月,李偉特崗教師聘任期滿三年,通過考核,正式留任,獲得正式教師編制。工資經過兩次調漲,月薪從最初的1000多元增加到現在的3000多元。 村級教學點生源少、基礎設施不足,怎么留得住招來的特崗教師?除了政策規定外,如何增加村級學校的吸引力也是個難題。“每年都會有新一批的大學生考到山里來任教。現在,我有點希望能夠通過教育系統的考試回到縣城工作,畢竟父母年紀大了。”對自己未來的去留,李偉已有打算。(記者 方 敏)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行進中的基層回聲:農村教學點 如今怎么辦?
·女孩被美國高校錄取 獲百萬全額獎學金
·中英文盤點:戛納國際電影節的九個主要單元
·盤點領導人外語秀:朱镕基曾做過英語教員
·“讀霸”4年讀上千本書 成功考上北大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