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蓬江區將繼續落實教師輪崗交流制度,將全職交流一批在編在崗教師,每批流動期1年。每一所義務教育學校的專任教師按照每批不低于本校專任教師總數5%至8%的比例進行交流,其中“骨干教師”每批不低于本校骨干教師總數的10%(不少于1人),繼續實行校長交流任職。另外,蓬江區中小學校下月就將提交在職專任教師交流輪崗名單。 教師校長輪崗交流確實能夠在短期內均衡區內、市內學校的辦學水平,但我們不應就此滿足。因為江門現時的教育與周邊地區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這種均衡頂多就是低層次的均衡,只有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努力縮小辦學差距,才能實現高層次的均衡,辦出讓廣大市民滿足的基礎教育。具體而言,政府應在以下幾方面加大投入。 其一是加大校園硬件方面的投入。據筆者掌握的資料顯示,市區大部分學校的占地面積、建筑面積、體育用地、生均面積等指標都未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而隨著城市人口增長和城市面積擴大,原有學校的設施也未能滿足市民的就讀需求。政府必須正視這一問題,提供實質性支持,真真正正消滅薄弱學校、落實“紙上學校”。 其二是加大師資建設方面的投入。江門人沉迷于所謂的“四大名校”,但只要走出去看看就會發現,這些名校只能算是矮子中挑高子,與真正意義上的名校還有相當距離。若要讓現有學校繼續“土法煉鋼”,只可能不斷擴大差距。相關部門應制訂“走出去、請進來”計劃,提升現有人才水平和吸引優秀人才并舉,打破師資整體水平不高的瓶頸。 其三是加大校園文化的建設力度。學校的辦學質量要上臺階,不能只著眼于學生考試能力的提高,而必須為學生的終身發展鋪設更為平坦的道路。筆者以為,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建設各具特色而又底蘊深厚的校園文化,避免千校一面的狀況。江門僑鄉有非常豐富的文化資源,這是一個有利的外部基礎,下一步教育部門應鼓勵和支持學校開展這項工作,讓各個學校逐步樹立起多元的“教育形象”。有了校園文化保證,就為教育質量的提升打下堅實基礎。( 雷陣語) (南方日報)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武漢入園幼兒年增2萬人 擬立法解決入園難
·評論:教育均衡不應是低層次的均衡
·男童午休不睡覺遭老師用蒼蠅拍抽打 背部滿是紅
·海南高招錄取采取平行志愿投檔 28日開始填報志
·評論:勸差生棄考行為要追責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