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向購買生活用品的同學推銷商品。 為了向同學們銷售好質(zhì)量的被褥,劉偉到棉絮加工廠購買放心的商品。 昨天是重慶工商大學新生報到的日子。但早在半月前,蘭花湖校區(qū)外就有很多高年級學生忙碌起來,想借新生入校的商機,小賺一筆。 昨天早上9點,重慶晨報記者在蘭花湖校區(qū)看到,靠近學校一側(cè)的人行道上,一字擺開了100多米的雨棚支架,很多學生忙著擺放貨物。 19歲的商策學院大二學生劉偉,就是淘金者之一。他用暑假兼職賺的3000多塊錢,與朋友共同投資,在校門口占了5個攤位,“我從大一就開始打工創(chuàng)業(yè)了,到目前總共賺了近2萬元”。 劉偉說,去年入校報到時,他從校門口的攤位上買了很多生活用品,“學長賣的價錢便宜,質(zhì)量也不差,等明年我也來擺”。于是,他今年便與室友王浩然一拍即合,找來15個同學一起謀劃。 “攤位是半月前占的,得天天派人守著。”劉偉說,為了多搶幾個好位置,早在8月18日就開始劃線占位。“就在這搭帳篷睡,蚊子多只好點蚊香,因為是露天,必須在帳篷四周都點上才管用。” 說著,一貨車開來,他便與同伴上車卸貨。 對于從進貨到銷售,劉偉有一套自己的小技巧。“質(zhì)量一定得好,但定價不能比其他家高。”劉偉說,自8月12日,他就跑遍了主城各大批發(fā)市場,比較價格。“為了保證床上用品質(zhì)量,我們還專門去棉花加工廠了解行情。” “被子擺成一排,四件套準備樣品,打開讓顧客摸。”經(jīng)他一番干練的指揮,合伙同學不一會便將商品擺放妥當。 看著不斷有家長前來問價購買,劉偉笑著介紹說,其實這里面有門道。占的5個攤位,所售商品會根據(jù)路段不同進行差異化定位,離校門口近的賣雜貨,遠的賣床上用品。因每家日用品價格相差無幾,家長不會走遠路;而對于床上用品,顧客往往會貨比三家,質(zhì)量最重要。“我們還有抽獎活動,只要在店鋪買東西,就能抽獎。” 劉偉的商業(yè)細胞,都是兒時跟著做生意的父母學到的。“我的專業(yè)是市場營銷,也正好能實踐一下。” 大一下學期時,父母為鍛煉他,只給了2000塊生活費。“我就用這錢投資,與2個室友開起了小賣部。”劉偉說,他們印了1000份廣告在其他寢室發(fā),送貨上門。 因為小賣部賣的商品價錢合理,送貨及時,生意不到一周便有了起色。“月流水就是4萬多。”劉偉說,生意好時,每人每月都能分到1000多塊。 為了投資這次“新生經(jīng)濟”,劉偉假期沒有選擇回江津老家,而是留在主城打工。在問及中秋是否想家時,他望著天嘆了口氣說:現(xiàn)在苦一點,是為了以后有時間多陪父母。 下午3時,天空飄起細雨,劉偉見狀便去組織同伴蓋好貨物,“快,打濕了就賣不出去了”。他早已衣襟濕透的身影,很快消失在人群中。重慶晨報記者 唐浚中(重慶晨報)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guān)閱讀:
·維族貧困學霸帶20個馕到武漢上學 學校免費發(fā)飯
·老師未收到禮物課堂飆臟話:你們咋那么沒人性
·大學生開學校門口練攤賣新生用品 入校2年賺2萬
·2015年考研提前至元旦前 公共科目不及格可破格復
·黑龍江一班主任謾罵學生教師節(jié)“無禮”被記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