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0月26日電 (記者 鄒瑞玥)26日,由復旦大學主辦的浦江創新論壇·未來科學論壇在此間舉行。多位國內外頂尖科學家齊聚一堂,圍繞“關注未來:拓展認知的疆界”這一主題,就當今時代科學發展最具吸引力的重大領域展開了精彩的討論。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懷進鵬在論壇上公布了一個有趣的科學設想:大數據也許可以“創造大腦”。從神經科學來認知腦,也許通過數據人類可以創造一個腦。孩子學習識物的時候,不需要一兩百張、而是通過20張左右的圖片,他就能學會區別什么是馬,什么是牛,什么是車,這與大數據識別有著相似之處。 懷進鵬設想,通過研究從數據科學到電腦到智腦的演化,也許能從無數據到大數據建立人腦圖譜,在移動計算和現有的大數據當中嘗試“創造大腦”,創造一個部分的功能或者仿真一個功能,使電腦向智腦轉換。 今天的時代是一個用戶產生內容的時代,但是對于大數據的運用,基本還停留在淺顯的層面,如通過網頁瀏覽量數據分析用戶的喜好、需求等。更多的數據依然是無序、不可被分析的狀態。 懷進鵬說,如果能建立一種智能模式,“教會”電腦掌握從數據的無序到有序關聯,以便認識人的一部分世界,通過建立一系列融合關聯,讓電腦學會構成一個時間段的社會理解,用芯片或者機器創造“一天的宇宙”。 加入電腦能夠形成跨語言之間的遷移學習,最后形成自主生長和所派生的復雜結構下相互數據、信息和知識之間的關聯,以便對智腦的理解有附加的幫助,在這樣的方式下通過數據分析出傳播學、社會學的新特征。或許還可以了解人是如何學習和記憶的,如何認知和增長智力、形成自主學習的,甚至了解情感形成的過程。 “也許通過數據,我們可以創造一個腦,因為基于數據的科學可以使得機器更聰明,也可以使得社會更理性。”懷進鵬展望說。 (鄒瑞玥)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教育史上的今天]2006年加強國家重點學科建設
·日本大學:漫畫《神探柯南》作者畢業于此
·新西蘭林肯大學:南半球最早做農業的教育機構
·伯明翰城市大學:課程是以實用性為主
·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中國學生要多參與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