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著名的“獲獎專業戶”周平和林荔敏。 西南交通大學校長為2014屆畢業生致辭時,提到了一個團隊,稱其為“交大人擔當的典范”。引人注意的是其中一對學生情侶。近日,兩人雙雙保研成功。 周平和林荔敏,西南交大著名的“獲獎專業戶”。大學3年,林荔敏收獲34張獎狀證書,而周平有53張,一共達87張,可謂拿獎拿到手軟。 有人統計過,除去寒暑假,林荔敏平均月入1.2張,周平則接近2張。為了騰位子,他們去掉獎狀厚厚的外殼,只留一張紙,疊起來卻也有一本書的厚度。 英語專業的林荔敏,專業成績總保持在一、二名,不久前還斬獲獎學金領域的“老大”:國家獎學金,而交大的各類獎學金也已經拿了6次。 周平就讀人才濟濟的土木工程,是專業公認的“賽霸”,沉迷于搜集各類科研學術會議的消息,以本科身份和研究生較高下。目前已發表國家級及以上期刊論文9篇,2項國家授權專利,一次國際會議經歷。眾多獎項中,除了國家級、省級的表彰之外,真人CS挑戰賽也赫然在列。 今年5月,兩人聯手獲得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綠色未來獎”。周平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大二時,他發現學校周邊的二環路改造工程期間帶來的霧霾天氣偏多,他帶領團隊每周調研,記錄下5000個數據,歷時9個月完成。 研究報告對城市建設過程中的施工狀況、對大氣的影響、是否有采取防污染措施等進行了大量的分析,引入參數說明,最后提出最優方案。 城市建設與霧霾的關系,針對這一課題研究還不多。分量不輕的“綠色未來獎”和校長的贊譽讓周平和林荔敏很開心。 兩人都來自于福建的農民家庭。從周平記事起,看到的是被勞累壓彎了脊背,有著關節炎的母親和經常在工地干活的父親。 家庭的艱辛讓他鼓勵自己絕不做人窮志短自甘平庸的人,要通過自己改變貧窮和無助。高考()以超過630的高分,進入西南交大的王牌專業土木工程,在良好學習氛圍中,周平逐漸培養起對專業的興趣,做實驗,處理數據,撰寫報告,提煉論文。為了使視野更加開闊,在老師的幫助下,他通過參加科研競賽挖掘自身潛力。 壓縮娛樂和休息時間,但從做項目中收獲成果,也是一種樂趣。周平說,每次參加比賽,通過理論運用到實踐,學習PPT制作、數據分析、建立模型,時間和精力都沒有白花,付出的努力能夠得到回報。 周平聽人說,獲這么多獎沒用,但他覺得,獎狀只是表面的形式,內在收獲的經歷是他最為看重的,并且這些體驗對他原本有些自卑的性格起了潛移默化的改變。 學校南門外有一條街。林荔敏希望周平陪她逛時,周平就放下手頭的事情。很多時候,兩人會一起參加比賽,經常一起吃晚飯。周末,一起去圖書館期刊庫檢索論文,找個能插電的座位,上很久自習。國慶節一起出去旅游。 在兩人的相處中,“暖男”周平十分細心。只要林荔敏去外地參加大學夏令營或面試,周平都要在交大里找到一個一起去的同學,打電話鄭重“托付”。 對未來,林荔敏志愿做一名高校老師,“可能念完研究生,先成家,然后在職讀博。”而周平將向設計院發展。 對話周平、林荔敏 澎湃新聞:87張證書,聽起來很讓人吃驚。 周平:其實,我們獲得這么多證書跟學校提供的平臺有很大關系。每個學期,學校都會開很多精彩的學科、競賽講座。通過這種途徑,我們就會組隊參加。過程中,其實就是把所學的理論運用到實際中去。我覺得在大學能做到這樣很好,如果是到了社會中才應用,就有點晚了。 澎湃新聞:聽到校長在畢業典禮上提到你倆,稱贊為“擔當的典范”,有什么感想? 周平:完全沒想到。心里比較開心吧,挺驕傲的,能夠得到校長的夸贊,也是覺得非常榮幸。后來又有點忐忑,同學們都知道了,生活好像失去了常態,但我覺得最大的收獲主要還是經歷的累積。 澎湃新聞:當初開始參加這么多的活動比賽,動力是證書的肯定嗎? 周平:沒有沒有,如果一開始就這樣想的話,會過得很累。不是為了獎狀而活著,自然而然的,放開心態,你就會獲得。就比如,好好學習的話,就能獲得獎學金。而且經驗是累積的,有了大一大二的經歷,參加之后的比賽就會有更大的優勢,可以說是一個累加的過程。 林荔敏:剛開始參賽的時候也沒想得那么多,就只是想多鍛煉一下自己,鍛煉自己的團隊合作精神,開拓眼界,鍛煉膽量膽識,還有溝通交流能力、辦事能力,還有想把自己所學的知識付諸于實踐等等。當然有想到這些競賽能增加我的綜合績點。 澎湃新聞:根據什么原則來選擇報名參加哪些比賽? 周平:主要是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因為我本身就喜歡參加科研項目。從大一開始,就會參加一些和專業有關的學科類比賽,比如力學創新大賽,設計立交橋,然后做出模型。 林荔敏:因為想鍛煉自己,所以大大小小的競賽只要有機會我都會去參加的,我都會試試。但有時當然想挑戰下高難度,含金量高的競賽,比如我們參與的國家級學科競賽,就是節能減排競賽獲得了全國特等獎,其中每個隊友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同樣,從這個比賽中,我學到了很多。 澎湃新聞:有沒有想過參加比賽獲獎后,可以作為今后找工作的一項資本? 周平:大一的時候還懵懵懂懂的,沒有想過以后用來干嘛。到了大四發現,拿了這么多證書,簡歷上可以寫得很豐富,確實可以找到非常好的工作。接下來,我們要讀研究生,搞科研需要社會實踐,也需要看待問題的思路,這些獎項可能是一種鋪墊。 澎湃新聞:本職的學業和比賽的籌備都要兼顧好。在學校,你的時間是怎么分配的?還有沒有別的興趣愛好? 周平:時間其實非常緊。我大學都沒有玩過游戲,擠出的空余時間去參加活動,包括高中也是這樣。大學里,我還擔任班長、校黨委辦公室助理、黨委教育信息編輯部副主任、助理輔導員、校書畫協會外聯部副部長等等。我的大學就是這樣過來的,要么是學習,要么是科研、競賽,還有就是女朋友這一塊。平時,我還喜歡跟同學去羽毛球館打球。 林荔敏:我覺得大學的時間還是很多的,只是有些人選擇了做其他的事,但是我選擇了我現在的這條路。除了上課,完成作業外,其他的時間都可以節省起來參加競賽什么的。我本人很喜歡筆譯,很喜歡英文寫作,所以也會參加一些寫作比賽。 澎湃新聞:準備比賽的時候,是什么狀態? 周平:每次參賽,我都會花很多精力,非常用心地去準備。通宵對我來說,已經是常態了。有時候,在截題之前的那個晚上,要把內容全部編輯整理好,壓力是非常非常大的,凌晨3、4點才能睡覺。 澎湃新聞:課余時間的這些經歷,有對你的性格的塑造產生影響嗎? 周平:對,在這方面,我覺得幫助很大。比如在學校當干部,必須性格要開朗,想事情要周到,還需要組織能力。高中時期,我家在農村,性格會自卑一點。經過大學,人變得開放、更有自信。 澎湃新聞:對于各項獲獎的獎金、獎學金,你們是怎么安排處理的? 周平:荔敏家里經濟條件比較一般,首先會拿來替家里減少負擔,抵消生活費和學費。當然,也會有花銷,比如在外面吃飯,過節出去買衣服,但大部分我們還是會存起來,她存了2、3萬,我也有存一點。(笑) 澎湃新聞:聽說你是高中畢業之后的暑假,主動結識了荔敏?她身上哪一點比較吸引你? 周平:我們都來自福建省莆田市,遠離家鄉。在迎新網上,我看到她留下的個人信息,就覺得很親切,所以就打電話給她,關心問火車票買了沒啊,到了學校以后才見到了本人。相處下來,我覺得她很溫柔,在精神上會給我支持和鼓勵,她覺得我比較細心,我們就從大一下半學期確立了關系,一直到現在。接下來嘛,就一步一步來吧。(笑) 澎湃新聞:你們倆都這么努力上進,雙方的個性是怎么樣的? 周平:我們的個性有點相交。她脾氣比較好,有些時候,她要我陪她出去玩,要是我真的真的做項目太忙了,她也會諒解。我性格就是普通的工科男生那種大大咧咧,對穿著沒講究。 澎湃新聞:你覺得你們倆,跟別的大學情侶有什么不一樣嗎? 周平:最大的不同可能是在目標上。我們倆都來自農村,最大的希望是好好學習,多做點項目,找個好工作。我們會在專業上更努力一點,更注重成長,不會因為談戀愛而把自己成績弄得很亂。 澎湃新聞:畢業之后,對未來的方向有打算嗎? 周平:我還是在土木工程,研究生畢業后,基本都會去設計院工作。 林荔敏:我想當高校的老師,所以會先念完研究生。可能的話,在研究生階段會選擇碩博連讀,或者念完研究生,先成家,然后在職讀博。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大學情侶3年拿87張證:來自農村更注重成長
·潘石屹捐耶魯千萬美元 否認替兒子“買門票”
·鄭州大學生從宿舍高低床摔下 已現腦死亡跡象
·藍翔校長:“倒藍翔”勢力中有國外勢力參與
·朱永新解讀居里夫人的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