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京11月8日電 (盛捷 通訊員 王延光 劉凱)8日,由南京曉莊學院承辦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第11屆年會拉下帷幕,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原北大中文系主任溫儒敏教授在談及大學語文的必要性時,明確表示,大學語文需要改變,不能成為“高四”教材。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第11屆年會有來自海內外的近300名代表參加。他們來自國內數十所高校以及研究機構。溫儒敏、南京大學(招生辦)教授王彬彬、杭州師范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張直心以及南京曉莊學院副校長秦林芳等10位專家做了主題發言 溫儒敏的主題發言名為《為何要有“文學生活”研究》,所謂的“文學生活”溫儒敏認為這主要是指社會生活中的文學與額度、文學接受、文學消費等活動也牽涉到文學生產、傳播、讀者群、閱讀風尚,也可以叫“文學民生”,溫儒敏覺得,現在的學者對普通人的文學消費關心還是不夠的。 溫儒敏分析,現在有93%的中學生知道郭敬明,因為郭敬明會講故事,他的作品多寫青春校園的曲折離奇故事,甚至有意“對抗”當下的教育,使得青春期有些叛逆心理的中學生很向往。“這些是值得研究的題目,可惜我們關注不多,很少能重視并進入孩子們的精神世界。”溫儒敏說。 中國人民大學去年將大學語文從必修課改為選修課,引起了人們對大學語文的必要性進行了爭論,今年新學期開始,西南政法大學兩個學院將《大學語文》恢復為必修課程,據悉,如今國內高校僅3成將《大學語文》作為必修課。 對于《大學語文》的去留,溫儒敏透露,如今好多大學語文教材都相互“克隆”,已經成了“高四”教材,僅僅是停留在文學名篇選讀的層次。 據了解,溫儒敏在幾年前曾經做過大學語文教材的相關改革。溫儒敏回憶,其曾在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過的《大學語文》,其中有一章講的是《九章算術》,他當時邀請了20多位相關方面的權威學者分主題合作,涉及《易經》、《孫子兵法》甚至還有武俠小說,因此當時在北大、北師大上大學語文時,學生均是排隊來上課的,“教材需要讓學生感興趣,這樣才能吸引學生去閱讀”,溫儒敏感慨。 “當然在高校,教大學語文的老師大多是不太受重視的,一般都是由新老師教授,其評教授也是有困難的。”除了教材外,溫儒敏認為,教授大學語文的老師同樣面臨著生存困境。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東大50多對“一周情侶”玩心跳體驗遭吐槽
·英高校投建無人機實驗室 先進程度全球列前茅
·50多對大學生速配一周情侶 體驗隔玻璃親吻等
·俞敏洪:自卑比狂妄更糟糕
·[教育史上的今天]1995年試辦高等職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