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家廣先生在活動中發言 2015年11月14日,首屆中國大學生跨境電子商務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在北京清華大學圓滿落幕。教育部高教司張大良司長、中國工程院孫家廣院士、商務部服貿司王伶俐處長等有關領導和來自近千家全國跨境電商商會及企業代表、數百所高校的師生齊聚一堂,共同檢視了大賽成果,探討大學生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和“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號召下創新創業的新路子。 據大賽組織方國家服務外包人力資源研究院副院長毛居華介紹,此次大賽,以“根植產業 服務教育”為宗旨,創造性地采取了全新的賽事組織形式。賽事的發起,不是一個單位,而是近百個商圈商會;承接大賽工作的,也不是一個企業,而是近千家企業。這種廣泛動員產業力量、集社會之力舉辦大賽的目的,是為了讓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工作真正接地氣,有實效。 大賽有著務實的“三性三真正”特色:相比于精英性質賽事,具有“普遍性”:是“真正屬于最廣大普通大學生”的大賽,平平常常的普通學生,也能夠參賽和從中受益;相比于單純比賽競賽,具有“成長性”:是“真正讓學生在大賽中成才”的大賽,線上線下公益性的產業技能培訓貫穿大賽始終;相比于在校閉門競賽,具有“產業性”:是“真正在企業中實現就業和創新創業銜接”的大賽,千家企業以實際崗位納入大賽。 大賽期間,學生參與的跨境電商企業總成交額超過1億元美金;單個企業在大賽期間出口貿易最高達150萬美金,單月最高達84萬美金;完全由學生獨立完成的業務,團隊單月成交額最高達9萬美金;近500名學生與300家企業達成初步就業意向,占總參賽人數的近20%;超過200名學生有明確創業意向,占總參賽人數7%。初步實現了教育和產業的深度互動,學生和企業的協同雙贏。 研究院顧明常務副院長認為,大賽以公益培訓、企業實習、創業導引等方式,使得學生們走出校門,進入企業,在真實的企業供應鏈和國際市場環境中,接受真實的業務技能訓練,操盤真實“互聯網+”下的國際貿易,搭建數十萬家家中小微跨境電商企業和百萬大學生創新創業平臺,促成跨境電商企業與院校間深度合作,有助于從根本上解決跨境電商企業用人難、大學生就業創業難的矛盾。 孫家廣院士認為,孤立的、靜態的看待或扶持大學生創新創業,是不可取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是一個各方參與的系統工程,應形成常態性的社會文化,應是新技術與產業的化學過程。跨境電商大賽,正式探索了一條這樣的新路,是值得鼓勵、是應該號召社會各方更廣泛參與的。假以時日,大賽或將結出大學生就業和創新創業累累碩果。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首屆中國大學生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大賽落幕
·中職招生被指陷生源大戰 城鄉職校無序競爭
·我們究竟需要怎樣的中職教育
·教育部:高校轉型發展不搞一陣風一刀切
·三部委:應用型高校實訓實習課時須達3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