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初評通過通用項目
來源:科技部網站發布時間:2017-07-20 15:22
近日,2017年國家科技獎初評工作已經結束。通過初評的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共40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共56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共133項(含3個創新團隊)。
詳細名單:
201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初評通過通用項目
序號
|
評審組
|
項目名稱
|
主要完成人
|
推薦單位(專家)
|
初評建議等級
|
1
|
農林養殖組
|
水稻精量穴直播技術與機具
|
羅錫文(華南農業大學),
王在滿(華南農業大學), 曾 山(華南農業大學), 臧 英(華南農業大學), 朱 敏(上海市農業機械鑒定推廣站 ), 章秀福(中國水稻研究所) |
教育部
|
二等獎
|
2
|
農林養殖組
|
生鮮肉品質無損高通量實時光學檢測關鍵技術及應用
|
彭彥昆(中國農業大學),
黃 嵐(中國農業大學), 湯修映(中國農業大學), 李永玉(中國農業大學), 韓東海(中國農業大學), 陳興海(北京卓立漢光儀器有限公司) |
中國農學會
|
二等獎
|
3
|
農林養殖組
|
安全高效鴨病毒性肝炎弱毒活疫苗的創制及應用
|
程安春(四川農業大學),
汪銘書(四川農業大學), 楊 喬(四川農業大學), 劉洪斌(哈藥集團生物疫苗有限公司), 方鵬飛(四川省華派生物制藥有限公司), 蔣貽海(青島蔚藍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
陳溫福,孟安明,曹福亮
|
二等獎
|
4
|
農林養殖組
|
優質蜂產品安全生產加工及質量控制技術
|
吳黎明(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
彭文君(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 胡福良(浙江大學), 薛曉鋒(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 田文禮(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 張中印(河南科技學院) |
農業部
|
二等獎
|
5
|
醫藥衛生組
|
超聲剪切波彈性成像關鍵技術及應用
|
鄭海榮(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蔡飛燕(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王叢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李雙雙(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張曉峰(深圳市一體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肖 楊(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
中國科學院
|
二等獎
|
6
|
醫藥衛生組
|
國家1.1類新藥鹽酸安妥沙星
|
楊玉社(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王 祥(安徽環球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蔣華良(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陳凱先(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張 沭(安徽環球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嵇汝運(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
上海市
|
二等獎
|
7
|
國土資源組
|
礦井災害源超深探測地質雷達裝備及技術
|
楊 峰(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彭蘇萍(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許獻磊(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鄭 晶(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崔 凡(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白崇文(中礦華安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
|
二等獎
|
8
|
國土資源組
|
深層油氣藏靶向暫堵高導流多縫改造增產技術與應用
|
周福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李根生(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熊春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劉雄飛(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楊向同(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石 陽(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
賈承造,韓大匡,沈忠厚
|
二等獎
|
9
|
國土資源組
|
海相碳酸鹽巖縫洞型油藏精細描述、數值模擬及高效注水開發技術
|
李 陽(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康志江(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王世星(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術研究院), 姚 軍(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魯新便(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鄭松青(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
二等獎
|
10
|
國土資源組
|
深厚含水復雜巖土層凍結法鑿井井筒支護關鍵技術
|
楊維好(中國礦業大學),
王衍森(中國礦業大學), 沈 剛(中國礦業大學), 張世芳(河南能源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謝樹鵬(中天合創能源有限責任公司), 趙曉東(中國礦業大學) |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
|
二等獎
|
11
|
環境與水利組
|
功能性吸附微界面構造及深度凈水技術
|
劉會娟(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劉銳平(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蘭華春(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趙 赫(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曲久輝(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王萬壽(杭州回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國科學院
|
二等獎
|
12
|
環境與水利組
|
基于頁巖釩行業全過程污染防治的短流程清潔生產關鍵技術
|
張一敏(武漢科技大學),
溫 勇(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 劉 濤(武漢科技大學), 郝文彬(陜西五洲礦業股份有限公司), 艾 軍(陜西五洲礦業股份有限公司), 包申旭(武漢理工大學) |
環境保護部
|
二等獎
|
13
|
環境與水利組
|
堆石混凝土壩
|
金 峰(清華大學),
安雪暉(清華大學), 周 虎(清華大學), 劉 寧(清華大學), 李風亮(北京華石納固科技有限公司), 石建軍(南華大學) |
馬洪琪,張超然,鐘登華
|
二等獎
|
14
|
環境與水利組
|
基于高能效納晶薄膜電極的工業廢水電催化深度處理技術及應用
|
牛軍峰(北京師范大學),
全 燮(大連理工大學), 楊鳳林(大連理工大學), 殷立峰(北京師范大學), 呂斯濠(東莞理工學院), 湯順良(江蘇江華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 |
教育部
|
二等獎
|
15
|
環境與水利組
|
水工深部不良地質體和混凝土缺陷診斷、處理與評價新技術
|
汪在芹(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
張建清(長江地球物理探測(武漢)有限公司 ), 李 珍(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 肖柏勛(長江地球物理探測(武漢)有限公司 ), 魏 濤(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 陳 敏(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 |
水利部
|
二等獎
|
16
|
輕工紡織組
|
超高速數碼噴印設備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
|
陳耀武(浙江大學),
汪鵬君(寧波大學), 周 華(浙江理工大學), 葛晨文(杭州宏華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田 翔(浙江大學), 周 凡(浙江大學) |
浙江省
|
二等獎
|
17
|
輕工紡織組
|
黃酒綠色釀造關鍵技術與智能化裝備的創制及應用
|
毛 健(江南大學),
劉雙平(江南大學), 傅建偉(浙江古越龍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 金建順(會稽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 俞劍燊(上海金楓酒業股份有限公司), 鄒慧君(浙江古越龍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 |
孫寶國,朱蓓薇,謝劍平
|
二等獎
|
18
|
輕工紡織組
|
海洋漁業高效捕撈與船載加工新技術集成及應用
|
丁玉庭(浙江工業大學),
陳新軍(上海海洋大學), 黃洪亮(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 陳善平(瑞安市華盛水產有限公司), 隋 闖(廣州中臣碧陽船舶科技有限公司), 萬金慶(上海海洋大學) |
中國商業聯合會
|
二等獎
|
19
|
化工組
|
復合離子液體碳四烷基化新技術
|
徐春明(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劉植昌(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張 睿(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孟祥海(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劉海燕(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
二等獎
|
20
|
化工組
|
環境友好五元環含氟材料催化合成技術及產業化
|
權恒道(中國中化集團公司),
任建綱(中國中化集團公司), 楊會娥(中國中化集團公司), 張小玲(北京理工大學), 李 忠(陜西神光化學工業有限公司), 周曉猛(北京宇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顏德岳,王澤山,才鴻年
|
二等獎
|
21
|
化工組
|
烴類分子結構導向轉化的化工原料高效生產技術
|
方向晨(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
曾榕輝(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 杜艷澤(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 彭 沖(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 王鳳來(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 孫建懷(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鎮海煉化分公司) |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
二等獎
|
22
|
化工組
|
基于微流場反應技術的生物基無毒增塑劑及其衍生物連續綠色制造
|
郭 凱(南京工業大學),
方 正(南京工業大學), 李 昕(南京工業大學), 周永芳(江蘇雷蒙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李祥慶(江蘇向陽科技有限公司), 陶惠新(張家港市飛航科技有限公司) |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
二等獎
|
23
|
非金屬材料組
|
大尺寸高性能磷酸鹽激光釹玻璃批量制造關鍵技術及應用
|
胡麗麗(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陳樹彬(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唐景平(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孟 濤(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陳 偉(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蔣亞絲(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
上海市
|
二等獎
|
24
|
非金屬材料組
|
大型高穩定輕量化C/SiC整體結構成套制備技術及空間遙感應用
|
董紹明(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
羅世魁(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 王 震(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 張翔宇(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 丁玉生(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 何 平(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 |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
|
二等獎
|
25
|
非金屬材料組
|
高性能鋰離子電池用石墨和石墨烯材料
|
康飛宇(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楊全紅(天津大學), 李寶華(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黃正宏(清華大學), 賀艷兵(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呂 偉(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
陳立泉,鄒廣田,南策文
|
二等獎
|
26
|
非金屬材料組
|
低發散角半導體光子晶體激光器關鍵技術及應用
|
鄭婉華(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渠紅偉(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王宇飛(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馬長勤(青島鐳創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王海玲(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劉安金(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
祝世寧,黃 如,沈學礎
|
二等獎
|
27
|
非金屬材料組
|
耐磨蝕抗熱震金屬間化合物/陶瓷結構功能材料及涂層技術與應用
|
崔洪芝(山東科技大學),
王燦明(山東科技大學), 孫宏飛(山東科技大學), 王奉雙(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宋 強(山東科技大學), 姬 強(山東科技大學) |
山東省
|
二等獎
|
28
|
非金屬材料組
|
半絕緣碳化硅單晶生長和襯底制備關鍵技術及功率器件應用
|
徐現剛(山東大學),
胡小波(山東大學), 陳秀芳(山東大學), 高玉強(山東天岳先進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宗艷民(山東天岳先進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蔣民華(已故)(山東大學) |
山東省
|
二等獎
|
29
|
金屬材料組
|
電渣熔鑄大型變曲面異形件關鍵技術
|
婁延春(沈陽鑄造研究所),
陳 瑞(沈陽鑄造研究所), 李寶東(沈陽鑄造研究所), 熊云龍(沈陽鑄造研究所), 李文學(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 王安國(沈陽鑄造研究所) |
李依依,陳蘊博,林尚揚
|
二等獎
|
30
|
金屬材料組
|
超細貝氏體鋼制造關鍵技術及應用
|
張福成(燕山大學),
楊志南(燕山大學), 呂 博(燕山大學), 王天生(燕山大學), 于寶東(中鐵山橋集團有限公司), 龐碧濤(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 |
河北省
|
二等獎
|
31
|
金屬材料組
|
高性能金屬粉末多孔材料制備技術及應用
|
湯慧萍(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
汪強兵(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 王 建(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 吳引江(西部寶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楊保軍(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 楊 坤(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 |
陜西省
|
二等獎
|
32
|
金屬材料組
|
脈沖磁致振蕩連鑄方坯凝固均質化技術
|
翟啟杰(上海大學),
龔永勇(上海大學), 李仁興(上海大學), 周 湛(江蘇蘇鋼集團有限公司), 仲紅剛(上海大學), 徐智帥(上海大學) |
上海市
|
二等獎
|
33
|
機械組
|
高性能碳纖維復合材料構件高質高效加工技術與裝備
|
賈振元(大連理工大學),
高 航(大連理工大學), 王福吉(大連理工大學), 鮑永杰(大連理工大學), 李蘭柱(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 劉建波(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教育部
|
一等獎
|
34
|
機械組
|
復雜鑄件無模復合成形制造方法與裝備
|
單忠德(機械科學研究總院),
劉 豐(機械科學研究總院), 戰 麗(機械科學研究總院), 梁清延(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 李鋒軍(第一拖拉機股份有限公司), 邊慶月(一汽鑄造有限公司) |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
|
二等獎
|
35
|
機械組
|
內燃機氣流快速檢測與評價技術及應用
|
王天友(天津大學),
劉書亮(天津大學), 王利民(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 賈 明(大連理工大學), 孫 凱(天津大學), 韓義勇(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
|
二等獎
|
36
|
機械組
|
高動態MEMS壓阻式特種傳感器及系列產品
|
趙玉龍(西安交通大學),
趙立波(西安交通大學), 田 邊(西安交通大學), 蔣莊德(西安交通大學), 王 冰(昆山雙橋傳感器測控技術有限公司), 王 瑞(西安定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房建成,王立鼎,葉聲華
|
二等獎
|
37
|
機械組
|
飛機電液自饋能剎車裝置與防滑控制新技術
|
焦宗夏(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尚耀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劉勁松(西安航空制動科技有限公司), 黃 佑(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 王鴻鑫(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 王紅玲(西安航空制動科技有限公司) |
工業和信息化部
|
二等獎
|
38
|
動力電氣組
|
燃煤機組超低排放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
|
高 翔(浙江大學),
吳國潮(浙江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朱松強(浙江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鄭成航(浙江大學), 胡達清(浙江天地環??萍加邢薰?, 岑可法(浙江大學) |
浙江省
|
一等獎
|
39
|
動力電氣組
|
電力線路行波保護關鍵技術及裝置
|
董新洲(清華大學),
施慎行(清華大學), 王 賓(清華大學), 錢國明(國電南京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畢見廣(北京衡天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鄔捷龍(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 |
北京市
|
二等獎
|
40
|
動力電氣組
|
先進核動力系統多因素跨維度強耦合動態分析技術及應用
|
蘇光輝(西安交通大學),
秋穗正(西安交通大學), 田文喜(西安交通大學), 巫英偉(西安交通大學), 張大林(西安交通大學), 張亞培(西安交通大學) |
陜西省
|
二等獎
|
41
|
動力電氣組
|
大型互聯電網阻尼特性在線分析與控制技術及應用
|
閔 勇(清華大學),
陸 超(清華大學), 陳 磊(清華大學), 韓英鐸(清華大學), 徐 飛(清華大學) |
羅 安,余貽鑫,雷清泉
|
二等獎
|
42
|
電子信息一組
|
構造強磁共振系統的關鍵技術與成像方法
|
王秋良(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
李 毅(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 夏 靈(浙江大學), 許建益(寧波健信核磁技術有限公司), 陳文波(深圳市貝斯達醫療股份有限公司), 汪建華(武漢工程大學) |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
|
二等獎
|
43
|
電子信息一組
|
交互式顯示關鍵技術及應用
|
王涌天(北京理工大學),
翁冬冬(北京理工大學), 劉 越(北京理工大學), 盧正剛(北京水晶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楊 健(北京理工大學), 梁 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
趙沁平,金國藩,莊松林
|
二等獎
|
44
|
電子信息一組
|
人機交互遙操作機器人的力覺感知與反饋技術
|
宋愛國(東南大學),
宋光明(東南大學), 李會軍(東南大學), 崔建偉(東南大學), 胡成威(北京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 徐寶國(東南大學) |
江蘇省
|
二等獎
|
45
|
電子信息一組
|
高效視覺特征分析和壓縮關鍵技術
|
黃鐵軍(北京大學),
田永鴻(北京大學), 段凌宇(北京大學), 陳維強(青島海信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王耀威(北京理工大學), 陳 杰(北京大學) |
工業和信息化部
|
二等獎
|
46
|
電子信息一組
|
虛擬現實的沉浸式交互模擬呈現技術與支撐平臺
|
鮑虎軍(浙江大學),
王 銳(浙江大學), 華 煒(杭州鐳星科技有限公司), 黃 勁(浙江大學), 章國鋒(浙江大學), 唐 敏(浙江大學) |
陳 純,王恩東,龔健雅
|
二等獎
|
47
|
電子信息二組
|
智慧協同網絡及應用
|
張宏科(北京交通大學),
楊 冬(北京交通大學), 江 華(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董 平(北京交通大學), 謝大雄(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王志全(神州高鐵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工業和信息化部
|
二等獎
|
48
|
電子信息二組
|
光纖輸出高功率全固態激光器關鍵技術及應用
|
林學春(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羅 虹(北京京冶軸承股份有限公司), 林培晨(江蘇中科四象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李 達(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趙鵬飛(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劉燕楠(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
|
二等獎
|
49
|
電子信息二組
|
密集無線通信系統的網絡化資源管控技術
|
李建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盛 敏(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李紅艷(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蘇 郁(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陜西有限公司), 俞新民(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張 琰(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陜西省
|
二等獎
|
50
|
電子信息二組
|
22-14納米集成電路器件工藝先導技術
|
葉甜春(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
徐秋霞(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 陳大鵬(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 殷華湘(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 霍宗亮(武漢新芯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 張 衛(復旦大學) |
北京市
|
二等獎
|
51
|
電子信息二組
|
遠海域定位導航與通信融合關鍵技術
|
鄧中亮(北京郵電大學),
路 駿(北京華力創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劉 雯(北京郵電大學), 崔銀秋(上海達華測繪有限公司), 趙延平(上海華測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陳典全(廈門雅迅網絡股份有限公司) |
工業和信息化部
|
二等獎
|
52
|
工程建設組
|
多物理效應協同霧化水滅火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
|
楊立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富慶飛(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張興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徐振宇(中國人民解放軍92537部隊), 李偉剛(首安工業消防有限公司) |
陳祥寶,莊逢辰,戚發軔
|
二等獎
|
53
|
工程建設組
|
建筑廢棄物再生骨料關鍵技術及其規?;瘧?/div>
|
邢 鋒(深圳大學),
寇世聰(深圳大學), 潘智生(香港理工大學), 楊正松(深圳市華威環保建材有限公司), 李文龍(深圳市華威環保建材有限公司), 關 宇(深圳市華威環保建材有限公司) |
深圳市
|
二等獎
|
54
|
工程建設組
|
土木工程結構區域分布光纖傳感與健康監測關鍵技術
|
吳智深(東南大學),
張 建(東南大學), 孫 安(東南大學), 李素貞(同濟大學), 張宇峰(蘇交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張 浩(石家莊鐵道大學) |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
|
二等獎
|
55
|
工程建設組
|
消能-承載雙功能金屬構件及其高性能減震結構
|
李國強(同濟大學),
侯兆新(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毛志兵(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孫飛飛(同濟大學), 宮 海(上海藍科建筑減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陳 韜(中建鋼構有限公司) |
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
|
二等獎
|
56
|
工程建設組
|
水庫高壩/大壩安全精準監測與高效加固關鍵技術
|
凌賢長(哈爾濱工業大學),
蔡德所(三峽大學), 唐 亮(哈爾濱工業大學), 咸貴軍(哈爾濱工業大學), 喬國富(哈爾濱工業大學) |
張建云,龔曉南,歐進萍
|
二等獎
|
[發布者:mali]
-
精彩推薦
- 金平果RCCSE《中國學術期刊評價研究報告》(第六版)新鮮出爐
- 2020-2021年中國研究生教育高校競爭力排行榜(500強)
- 機械碩士研究生學科(專碩)排名_金平果2020-2021年高校研究生教育分學科(專碩)排行榜
- 材料學專業排名_評價網2020-2021年高校研究生教育分專業排行榜
- 金平果2020-2021年教育學學科排名——高校研究生教育分一級學科排行榜
- 新鮮出爐!后“SCI至上”背景下我國第一個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 捐資700萬!邱均平顏金蓮教育基金重獎漣源四中優秀學子
- 發揮第三方評價優勢 助力科研評價改革
- 第四屆全國“雙一流”建設與評價論壇 延期舉辦的通知
- 杭電舉行邱均平顏金蓮教育發展基金捐贈簽約儀式
-
最近更新
- 《EVALUATION & MANAGEMENT》(Quarterly)2020 Issue 5
- 教育部啟動實施新一輪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內附實施方案全文
- 回首2020,展望2021,我國高等教育評估政策大盤點!
- 特別報道|邱均平:新時代我國科研評價體系重構中必須處理好八大關系
- “金平果”首次發布職業本科院校綜合競爭力排行榜
- 新工科研討(七):佐治亞理工學院開展研究生就讀體驗調查
- 新工科研討(六):佐治亞理工學院工程學院的“重大挑戰”學術項目概況
- 新工科研討(五):佐治亞理工學院設置研究生工程創業項目
- 新工科研討:麻省理工學院設置研究生跨學科工程學位(四)
- “金平果”公布2021年加拿大大學留學排名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