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8.城鄉規劃學(0833) 本學科設置于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在國內有較高的知名度,于2001年招收城市規劃專業本科生,2005年該專業獲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2009年獲北京市級城市規劃學術創新團隊;2010年成為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2011年通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高等教育城市規劃專業(學士)評估。 本學科現有教授13人,副教授9人,另有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在京城市規劃設計單位的兼職導師多人。近年來本學科承擔了多項國家和省部級各類科研課題,以及北京市重要的科研項目,出版專著60余部,本學科獲得省部級獎項10余項,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80余篇。 2009年,本學科“北京小城鎮規劃設計與實施保障機制研究”團隊成為北京市學術創新團隊;2009年成為北京高等學校校外人才培養基地主持單位,依托單位是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本學科與德國、俄羅斯、澳大利亞、新西蘭、香港等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內的城市規劃類、建筑類院校相關學科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通過定期的教學交流、學術講座,使學生更快地掌握學科在國內外的發展動態。 本學科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城市規劃與設計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了解學科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動態,具有從事城市規劃與設計所需要的數字化設計能力,具有從事城市規劃與設計方面的科學研究、教學工作和獨立承擔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本一級學科設置5個招生學科方向:(1)城市與區域規劃;(2)村鎮規劃與設計;(3)基于GIS的城市歷史遺產保護規劃;(4)城鄉基礎設施規劃;(5)城市規劃管理與法規。 本學科旨在培養城鄉規劃領域的專業人才,授予工學碩士學位。培養能夠融合科學與藝術、綜合應用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創新型人才。本學科畢業生就業范圍廣、就業率高。 9.風景園林學(0834) 本學科設置于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由單一的造園藝術領域,發展為向多領域拓展的專門學科,其研究對象從空間結構規劃設計向綜合景觀設計理論體系發展。 本學科作為向多領域拓展的專門學科,將建筑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三個學科并行設置,充分發揮專業優勢,促進學科的交叉融合,1986年即在建筑學碩士點下開設園林設計方向,2011年成為工學碩士學位授權點。 本學科現有教授13人,副教授9人,同時還聘請了多名具有工程實踐經驗的校外高級風景園林師為兼職教授,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師為骨干、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本學科擁有“城市雨水系統與水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和人才培養基地。實驗室面積3500平方米,設備總值3500余萬元。 成了跨學科和產學研結合的師資隊伍,本學科與相關企業和地方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形成了跨學科和產學研結合的師資隊伍,為研究生教學和科研積累了深厚的辦學基礎和條件。本學科與英國、德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美國、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同類院校相關學科,以及國內高校、相關企業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保持定期的交流,可以更快地掌握學科發展動態。 近年來,本學科承擔了多項國家和省部級各類科研課題,出版了多部研究專著,有多項研究成果獲得了省部級獎勵。其中,學科團隊共承擔國家級課題11項,省部級課題 76項,發表學術論文400余篇,獲省部級以上獎勵25項,優秀規劃設計獎4項,出版專著14部。 本一級學科設置4個招生學科方向:(1)風景園林歷史理論與遺產保護;(2)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及理論;(3)風景園林水環境生態修復理論與技術;(4)風景園林資源經濟。 本學科旨在培養風景園林領域歷史與理論、遺產保護、規劃設計、經濟與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授予工學碩士學位。培養能夠融合科學與藝術、綜合應用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創新型人才。本學科畢業生就業范圍廣、就業率高。 10.管理科學與工程(1201) 本學科設置于經濟與管理工程學院,1998年成為管理學碩士學位授權點,2010年成為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 本學科主要從事工程項目管理、項目風險管理、項目財務管理、建設工程法律及合同管理、招標采購管理、房地產項目經濟技術分析、決策支持系統(DSS)、技術經濟、城市數字化、建設領域信息化、可再生能源利用和建筑節能等方向的理論和政策研究,側重培養城市建設管理高級專門人才。 本學科學術隊伍由全國知名教授與學術骨干組成,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科研能力,在各個研究方向上取得了顯著成績。本學科現有教授13人,副教授24人,博士生導師4名,碩士生導師14人,全國高等學校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名。 本學科擁有管理模擬實驗中心、施工仿真實驗室、建筑環境與模擬實驗教學中心、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實驗教學中心,與浙江勤業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建立了技術研發中心,可以為學科的建設提供基礎和保障。 本學科與其他科研機構及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科技部等國家部委建立了良好的協作關系,為學科發展提供了較好的資源。近3年,本學科方向團隊共承擔國家自然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科技部“十一五”支撐項目、住建部等科研課題61項,到校經費637萬。發表論文395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67篇,出版專著和全國通用教材76部,獲得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項。 本學科培養的研究生具有扎實的工程和管理學理論基礎,能正確地運用所學理論和專業知識,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系統分析方法,以及相應的工程技術方法,解決建設行業管理方面的有關理論與實際問題。畢業研究生可在建設行業內的政府機關、事業單位、金融機構、咨詢機構、科研機構、建筑及房地產企業等單位工作。 11.工商管理(1202) 本學科設置于經濟與管理工程學院,2006年成為管理學碩士學位授權點,2010年成為工商管理碩士(MBA)專業學位授權類別點。 本學科依托建筑業、房地產業培養高級專門人才,從事建筑和房地產企業管理、房地產經濟、房地產市場營銷、物業管理、建筑與房地產電子商務、建設項目經濟技術分析、技術經濟、建筑節能經濟等方向的理論和政策研究。 本學科學術隊伍由全國知名教授與學術骨干組成,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科研能力,在各個研究方向上取得了顯著成績。本學科現有教授8人,副教授10人,博士生導師2名,研究生導師14人。 近5年,本學科出版專著20多部,發表論文300余篇,其中76篇被SCI、EI、ISTP收錄。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及科技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委托的重大項目,已完成省部級以上課題50余項,包括國家級近10項、省部級40余項。 本學科設置2個招生專業:(1)企業管理;(2)技術經濟及管理。 本學科培養的研究生具有扎實的技術經濟和管理學理論基礎,能正確地運用所學理論和專業知識,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系統分析方法,解決建筑與房地產行業經濟管理方面的有關理論與實際問題。畢業研究生可在建筑與房地產行業內的政府機關、事業單位、金融機構、咨詢機構、科研機構、建筑及房地產企業等單位工作。 12.設計學(1305) 本學科設置于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2006年成為文學碩士學位授權點。本學科以設計藝術學二級學科點為基礎,依托既有建筑學一級學科及其下二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設置相關研究方向,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級重點實驗室、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和北京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為平臺,開展高層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 本學科擁有一支善于創新、結構良好的學術隊伍,現有教授9人,副教授14人,講師13人。本學科還借助在京著名高校資源和校企合作優勢,聘請了一批有學術和行業影響的兼職導師。 本學科具有良好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環境,具備工藝系統配套、設備先進的設計、實驗、藝術創作等條件,國內外專業圖書、學術期刊、文獻檢索等資源豐富,研究生在校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設計學理論學習和實踐。2008年“建筑與環境模擬(設計)實驗中心”成為北京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009年成為“代表性建筑與古建筑數據庫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共建學科;2010年成為“綠色建筑與節能技術”北京地區普通高等學校北京市級重點實驗室共建學科;2011年成為“北京建筑文化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共建學科。 本學科與意大利、德國、俄羅斯、澳大利亞、新西蘭、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同類院校相關學科,以及國內高校、相關企業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保持定期的交流,可以更快地掌握學科發展動態。 近年來,學科人員主持或承擔“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1項、建設部研究項目2項、國家文物局指南針計劃專項項目1項、北京市哲學社科“十一五”規劃項目3項、北京市科技計劃重大項目1項、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北京市教委科技發展計劃項目和教育研究項目12項、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計劃項目3項,以及工程設計研究項目160余項;出版編(譯)著、畫冊和教材39部,發表論文317篇,公開展出和發表藝術作品近300件,科研經費累計1500余萬元。 本一級學科設置5個招生學科方向:(1)空間環境與設施產品設計藝術;(2)景觀設計藝術;(3)公共藝術與視覺傳達設計藝術;(4)建筑遺產數字重構再現藝術與技術;(5)設計倫理學與美學理論。 本學科畢業研究生側重在城市與建筑環境規劃設計、城市(際)軌道交通與公共交通工程、建筑遺產保護、文化創意產業等領域中,從事較高層次的專業設計、藝術創作、項目開發、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
[發布者:yezi]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