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豐臺區昨天召開教育工作會,正式公布《豐臺區“十二五”時期教育事業發展規劃》。未來五年,該區將通過資源共享、特色銜接等方式,重點推進東高地單位型和方莊地區型集群學校建設,并嘗試“小學五年、初中四年”的學制改革。 教育集群優質資源共享 與石景山區打造從學前到高中教育的“十五年一貫制”教育集群不同,豐臺區的教育集群試點主要圍繞兩個地區——東高地和方莊進行。 豐臺區教委主任馮曉光介紹,該區東西狹長,學校分布較散,不利于資源整合和共享。但東高地和方莊這兩個地區比較特殊,像東高地90%以上都是航天部一院的單位,航天特色突出,而方莊地區中小學和幼兒園相對集中。為此,豐臺區將以“政府主導、學校協同、資源共享、特色銜接、共同發展”的集群機制,讓這兩個地區率先統籌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教育集群建立后,同一地區的學校可以資源共享,這不僅包括硬件設施,還包括師資。”馮曉光舉例說,“比如,一個學校缺某學科的老師,另一學校卻有這一學科的富余老師,這些富余老師就可以跨校兼課。”據悉,教育集群內的學校將開展由專家引領的多種教師培訓和研修活動,而統籌校外、社區教育的特色發展項目,則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教育集群發展過程中,豐臺區還將探討學制銜接改革,即把現在的“小學六年、初中三年”改為“小學五年、初中四年”。“這是因為現在小學階段的學習壓力不大,而中學階段學習壓力比較集中,如果能夠改變一下學制,可以使這種狀況得到緩解。”馮曉光解釋。由于小學升初中是免試、就近入學,沒有中高考(微博)那樣的升學壓力,為學制改革創造了條件。目前,這項工作正在規劃中。 “小升初”劃片范圍將擴大 作為教育改革試驗的重點,未來五年,豐臺區將深化評價與招生考試改革,合理劃分“小升初”片區。 以往豐臺區“小升初”采取的是“一所中學對應幾所小學”的劃片方法,因為部分中學和片內小學的優質程度不夠匹配,造成部分學生家長不滿意,到外區擇校。為此,豐臺區已從去年著手改革,今后,該區“小升初”的劃片范圍會擴大至“多所中學對應多所小學”,學生和學校可以雙向選擇,這意味著學生增加了選擇機會。 此外,豐臺區還將嚴格落實課程計劃,執行課程標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改進教法學法。嚴格控制作業量,減少考試次數,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西中東部重新規劃布局 按照“擴大規模、優化結構、提升品質、辦出特色”的思路,豐臺區將針對西、中、東部的不同特點重新規劃教育布局。 在西部地區,結合園博園建設,重點建設北京十中槐樹嶺新校區,擬占地50余畝,規模在32個班左右;結合青龍湖國際會都建設,將興建一所國際學校。 在中部地區,結合重點功能區建設和重點村城市化建設,采取高校辦附中、外部優質資源引進、內部優質資源整合提升等多種形式,建設3至4所優質中學、5至7所優質小學。同時,設立北京十二中國際教育部,完成北京十二中科豐校區、豐臺二中改擴建工程。 在東部地區,重點在東高地地區辦好1所優質高中,在南苑建設1所規模中學。方莊地區將建設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該校由北京四中和黃城根小學組成,工程預計明年7月竣工,9月正式招生。 此外,豐臺區還將加強校外教育核心場所建設,在現有4個校外教育機構的基礎上,依托現有學校資源建立15個左右校外教育陣地。這樣,學校設施在周末不會閑置,學生也可以就近接受校外教育。 打造高校教育研究實踐基地 馮曉光透露,豐臺區教委已與首都師范大學(招生辦)簽訂協議,共建“教育研究實踐基地”。 按照協議,豐臺區將有15所學校負責接收首師大學生實習,分別是:北京十二中、豐臺二中、北京十八中、北京十中、首都師范大學附屬麗澤中學、豐臺實驗學校、首都醫科大學(招生辦)附屬中學、豐臺八中、趙登禹學校、太平橋中學、豐臺一小、豐臺師范附屬小學、豐臺五小、東鐵營一小和西羅園一小。今后,首都師范大學的畢業生在豐臺區就業將優先被接收。 未來五年,豐臺區將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學歷、能力水平。在以提升區內中小學教育質量的基礎上,適當從外區和外埠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其中,包括60名全國知名優秀教師。到2015年,該區特級教師將達到50名,市級學科帶頭人、市級骨干教師將達到210名。屆時,全區區級以上骨干教師將達到專任教師總數的20%以上。 |
[發布者:yezi]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