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新網天津9月10日電 (辛文萍 劉笑)“張伯苓先生辦學,不僅僅要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用知識改變國家命運,‘允公允能’便是其教育思想的集中表達。”在第27個教師節到來之際,中新網記者走進天津南開大學,聆聽南開人對老校長張伯苓“公能”教育的解讀,感受老一輩教育家的思想精髓。 據南開大學教授、張伯苓思想研究會理事侯杰介紹,張伯苓將“允公允能”作為南開學校的校訓。所謂“公”,即愛國愛群之“公德”;所謂“能”,就是服務社會之能力。“允公允能”就是有針對性地解決中國社會問題、為中國現實服務。 侯杰告訴記者,張伯苓的“公能”教育思想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就是“德智體群全面發展、身心靈三位一體”,他認為教育不僅傳授知識、生產智慧,還要挖掘學生各方面的潛力,鼓勵學生參加群體活動以了解社會,培養學生擁有獨立的判斷能力、健康的人格和美麗的心靈。 青年教師趙甘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公能”教育注重教育和實踐結合,有意識引導學生為社會服務,給學生創造條件接觸社會、認識社會,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群全面發展。 商學院二年級學生蔡文娟說,“我們用行動踐行對‘公能’的理解,同學們經常參加社會調研和志愿服務等活動,通過多種方式了解社會進程,運用所學知識服務社會。” 據悉,張伯苓思想研究會于2006年10月在南開大學成立,致力于張伯苓教育思想的挖掘研究,目前,由張伯苓思想研究會發起籌建的嚴修、張伯苓紀念館正在文物征集中,張伯苓故居也正在修復。 |
[發布者:yezi]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