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農村教育質量提高如何突破難點,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成都市副市長傅勇林 解決好農村教師生活問題 本報訊(記者 楊晨光)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成都市副市長傅勇林日前在兩會上接受記者采訪時說:“2003年,成都就開始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先后投入18億元,修建了450多所學校。如今,成都已經實現了縣域內的義務教育均衡。” 據傅勇林介紹,成都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實現了“縣管校用”,各區(市)縣對教師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調配,這一舉措消除了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教師交流在體制上的障礙。為了配合這一工作進展,成都把解決住房作為主要環節。 “很多地方談均衡,主要考慮的是農村學校的校舍要和城里一樣,教師水平要和城里一樣,但是要解決這些問題,前提是要解決好教師的生活問題。現在實行績效工資后,在收入上城鄉教師沒有差別了,住房就成為主要問題。”傅勇林說,“我們在縣城邊、重點鄉鎮建房,在學校修周轉房,住房條件解決后,不僅農村教師住得比城里還好,城里的教師也愿意去農村教書了。” 傅勇林表示,下一步,成都的目標是“市域統籌”,要做到這一點,勢必要在法律、財稅、人事制度方面進行必要的探索。“為此,我們呼吁國家再行修改《義務教育法》有關條款,否則,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就會遇到很多困難。” 城市職校生源近幾年萎縮,全國人大代表、民盟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沈志剛 城市職校向農民工子女開放 本報訊(記者 楊晨光)“城市里的職業教育學校這幾年為什么萎縮得這么厲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不對農村生源開放,只招收本地戶口的學生,造成生源不足,進而也就無法滿足國家對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全國人大代表、民盟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沈志剛建議,北京、上海等直轄市職業教育資源應有計劃地向外來農民工子女開放,使不能考入大學的農民工子女獲得接受職業教育的機會。 近幾年,沈志剛每年都會對職業教育的發展情況進行調研,他發現,有些東南沿海城市職業教育不對農村生源開放,以及社會傳統觀念對職業教育認識依然存有偏見,是造成職業教育生源不足的重要原因。 “高技術產業工人的培養,主要依靠城市的職業教育學校。”沈志剛建議,城市職校面向全國,尤其是農村勞動力密集的地方,招收農村的中學畢業生以及城市中的農民工子女,把他們培養成現代產業工人,通過職業教育,既解決產業勞動力緊缺問題,又解決農村人口向城市轉化過程中的身份認同問題。 提高研究生(論壇) 培養質量的關鍵在哪里,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校長鐘秉林 調整學制實行單一學位制度 本報訊(記者 柯進 翟帆)“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是保證和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關鍵。”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校長鐘秉林認為,目前,我國碩士生入學考試除英語(論壇)與政治科目實行全國統考外,部分專業課也為全國統考。從實踐情況看,這不利于研究生培養單位選拔適合專業需要的、具有學術潛力的學生,不利于高校研究生教育辦出特色,更誘發了本科教育的“應試化”傾向,影響本科教育質量的提升和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 鐘秉林建議,國家可以取消部分碩士生專業課全國統考,調整研究生基準學制,將學術型碩士的基準學制調整為兩年,并相應降低碩士生培養規格和要求,將博士生學制調整為4至5年,基準學制定為4年。同時,政府和學校可以提高研究生獎助學金發放標準,建立嚴格的研究生淘汰機制,此外,明確學位授予權屬于高校的自主權范疇。允許學位授予單位在政府已經簽署的有關國家間學位互認協議框架下自主開展研究生教育的國家交流與合作。在此基礎上,實行單一學位證書制度,促進學習型社會建設。
|
[發布者:yezi]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