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政策 上海 居住證積分達規定值有望在滬高考 上海市政府法制辦昨日發布消息,上海就《上海市居住證管理辦法(草案)》公開征求意見。上海擬對居住證進行“積分制”管理,持《居住證》A證的人員,其子女可在上海參加中考、高考。這是四大直轄市中,首個對異地高考予以正式回應的城市。 征求意見稿中規定,在上海有合法穩定職業和合法穩定住所,參加上海市社會保險,且積分達到規定分值的境內來滬人員,可以申請辦理《居住證》A證,積分未達到規定分值的人員可以申請辦理《居住證》C證。《居住證》積分制,是指通過設置指標體系,對每項指標賦予一定的分值,積分指標體系由基礎指標、加分指標、減分指標等指標組成。指標體系由市人社局會同發展改革、教育、衛生、公安、工商、稅務等部門制定并調整公布。 征求意見稿還顯示,持上海《居住證》A證的人員,其子女可以按照上海市有關規定在上海參加中考、高考。持C證人員,其子女可以按照上海市有關規定在上海參加全日制普通中等職業學校自主招生考試。 曾三次向有關部門遞交“異地高考”方案的北大法學院教授張千帆接受新京報采訪時并不認可“積分制”做法。他認為,這一方面沒解決“平等教育權”,而且這樣的做法顯得隨意,還是需要可操作的硬性制度,有利于家長判斷。 安徽 高考無戶籍門檻只要高中完整學籍 安徽省“異地中高考方案”21日公開征求意見,非安徽戶籍學生只要有“高中階段完整學籍”,就可在安徽參加2013年高考,享受與安徽籍考生的同等錄取條件。 征求意見稿提出,各地要加強對考生報考資格的審查,防止“考試移民”。不過作為人口輸出大省,“高考移民”的可能性并不大。安徽省教育廳副廳長李和平解釋說,在保證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安徽參加高考的政策實施過程中,如果有考生為此到安徽來考試,由學生學籍所在地部門進行審核,審核通過的考生才接受他考試。李和平說,目前在安徽省的外省籍高中學生約2000人,預計這些學生中明年有幾百人在安徽參加高考。這對于安徽的幾十萬考生而言,影響不大。 之所以要求有三年完整的高中學籍,李和平說,因為現在是分省考試,分省命題,分省錄取,如果在安徽沒有接受三年完整的教育,他整個的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與高考之間的距離可能會存在一些差距,這樣不利于這個學生發揮他在高中階段學習的水平。 此外,凡在安徽省具有初中學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同樣不受戶籍限制,與學籍所在地的學生同等享有參加中考升入高中階段學校的權利。 ■專家觀點 京滬等地可設國家層面門檻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作為人口流入較大的地區,如果北上廣的異地高考問題不解決,基本上等于我國整體的異地高考問題沒解決。 像黑龍江、山東和安徽等省份制定的方案,均在設定條件時強調學籍年限。熊丙奇預計,接下來出臺方案的其他省份多會以此來設定方案。這些地區流入人口并不多,且高考競爭處于中等或比較激烈程度,只要國家層面上協調招生指標問題不會很難解決。 熊丙奇主張,在現有高考招生制度框架不改變的情況下,解決異地高考問題仍需國家主導。如果僅把制定方案的權限交給地方,很有可能導致具體方案落實難。現在教育部會同其他部門的督查行動,是希望督促地方切實來按國務院文件出臺方案,來推進落實。 但對于北上廣這些異地高考情況比較復雜的地方,熊丙奇認為還需要國家有更多的支持性政策,因為好大學在京滬比較密集,高考競爭程度不那么激烈,且在屬地招生錄取人數也相當多。在施行異地高考后,外地考生人數增加,對當地考生錄取機會帶來影響,而這些不可能靠調劑彌補。“如果實行異地高考后,來北京的高考考生增加了一倍,但北大清華不可能再在北京增加一倍的招生指標,北京戶籍的考生和家長肯定覺得占用了他們的資源”。熊丙奇主張在這些地區,在現有制度框架無法突破的情況下,可從國家層面出臺一個基本的門檻標準來確定資格。而如果在現有的高校自主招生方案的基礎上推動高考制度改革,加大高校和考生的自主選擇權,則會為徹底解決異地高考探索一條新路。 對于上海的“積分制”方案,在熊丙奇看來,這在某種程度上算不上是異地高考改革,而只是人才流動制度和人事制度上的改革。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湖南異地高考政策即將出臺 堅持低門檻
·教育部:各地異地高考方案接受專項督查
·黑龍江異地高考政策:考生錄取權益相同
·各地異地高考政策暫未現高門檻 北京年底前出臺
·云南異地高考方案將上報教育部 擬下月出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