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要面臨很多選擇。考研還是就業?總會讓走在考研路上的人略顯猶豫,但時間有限,任何拖延和躲避都只會給自己設置更多的障礙,所以要盡快作出決定,然后堅定執著地走下去。 挫折需要積極應對 出境:王同學,曾參加過三次研究生入學考試,目前仍在復習,準備第四次出擊 咨詢師:陜西師范大學學專家劉教授 訪談實錄 王同學:我參加了三次研究生入學考試,失利了三次。雖然每次的考試成績都有所提高,但一再失利也很讓人焦慮。考了這么長時間,周圍參加工作的同學都在賺錢養活自己,而我還在伸手向家里要錢,真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有必要繼續下去。 劉教授:這是典型的由挫折引起的考試焦慮。學上將挫折界定為一種情緒狀態,即當個體從事某種有目的的活動過程時,遇到障礙或者干擾,致使個人動機不能實現,個人需求不能滿足,從而產生的極情緒。其中,個人的自我評估和他人對個體的評估是挫折形成的重要原因。我想你的問題應該是后者,簡單說就是太在乎別人的看法了。 王同學:沒辦法。父母對我的期望很高,我卻總考不上。每當過年回家,有親戚問起我考研的事情,父母都會有些難以啟齒,我覺得很丟人。 劉教授:你父母對你目前的狀況怎么看?一般來說,人們面對挫折時往往采取兩種態度,一種是積極進取的理智態度,一種是極防范的非理智態度。前者會讓挫折成為對成功有激勵作用的因素,后者則會讓人放棄目標,甚至造成傷害。 王同學:我想我是在極防范。我這么執著地考研,父母表面上從未說什么,但我能感覺到他們對我越來越沒信心,想要勸我放棄,但又怕我難過。因此我一直都躲著父母,很少回家,也很少聯系他們。 劉教授:其實,對于他人的評價,特別是父母等親人的評價,如果溝通得好,極防范是可以轉化為積極抗擊挫折的因素的。你不妨把真實想法告訴父母,包括你明確的人生規劃、長期堅持考研的理由,相信只要你有明確的想法,父母是會支持的。 心靈雞湯 面對挫折,理智的態度有三種:一種是繼續努力,克服重重困難戰勝挫折;一種是調整目標或降低要求,變極因素為積極行為;還有一種是設置新目標代替舊目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明確自己的實際情況,這樣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真正能夠改變現狀的人只有你自己。 恐懼讓理想舉步維艱 出鏡:李同學,曾兩次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目前在家專職考研 咨詢師:廈門大學學專家齊教授 訪談實錄 李同學:老師,最近我一拿起考研復習題,就很害怕,怕做錯題,怕自己就這樣完了。就像參加馬拉松比賽,那些已經考上研和已經工作的同學都已經到達了終點,可自己還在起跑線上,心里很著急。 齊教授:這是恐懼的表現。所謂恐懼,是個體在真實或想象的危險中感受到的一種強烈而壓抑的情感狀態。往往表現為:情緒高度緊張,注意力難以集中,內心非常害怕,容易沖動,缺乏良好的判斷能力,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為。人生在世,不可能占盡所有好事,每個人的道路不同,得到和失去的也就不同。得失的概念是相對的,關鍵是你的眼睛看向哪里。你的誤區在于總是用失去的心態去看待別人的得到,于是造成失衡,甚至影響到正常的復習。 李同學:現在我覺得自己就像個原地旋轉的陀螺,不知道會走到哪里,還要走多久,夢想才會實現。 齊教授:個體過去的感受和經驗對恐懼的產生往往具有很大的刺激作用。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即便是在周圍情況和自身實力已經發生變化的情況下,這種相似的恐懼經歷也會讓人的內心產生極大的不適應,從而喪失正確判斷現實情況的能力。這是正常情況,需要靠主觀努力加以克服。 |
[發布者:] | ||
相關閱讀:
·澳籍華裔女大學生要建自己的機器人公司
·傾聽成功者沖刺階段高效復習主張:重回基礎
·經驗分享:再堅持堅持 考研破蛹成蝶
·武大新聞傳播專業2011年復試第一經驗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考研紀事:從 “打架王”變身“準警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