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構建高校自主招生新模式 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高校自主招生,就應該改革現行的自主招生辦法。高校自主招生考試時間設置不應當在全國統一高考之前,而應該在全國統一高考之后。在全國實施全國統一高考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高校自身優勢,實施高校自主招生考試,彰顯高校評價標準的多樣化、招生方式的多元化、錄取選拔的特色化,構建“統考在前、校考在后;綜合評價、院校錄取”的高校自主招生新模式。 統考在前即在各高校自主招生考試之前,舉行全國統一高考。這是由我國國情決定的。從總體來看,實行全國統一高考是基于當前社會狀況的一種理性選擇。考生只有通過全國統一高考才能獲得接受高等教育的資格,這就最大程度地體現了現代社會人人平等的公平正義。全國統一高考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和作用。因為高考這道防線還是我們最寶貴的誠信資源,也是中國教育體制賴以運轉的重要支柱。一來高考確實有選拔功能,二來它是保持公平的基本門檻。對高校自主招生考試和分省命題的省份,國家要加強對其命題質量與評卷質量的監督和審查,確保與全國高考命題水平保持一致,確保各省高考成績具有等值性和可比性。 校考在后即由高校自行組織舉辦的招生考試放在全國統一高考統考成績發放之后。考生都可根據自己的高考成績及高中平時成績,同時填報5至6所高校。由高校根據本校招生計劃數額,按一定比例確定本校的復試資格線和復試考生人數。高校復試要根據本校的辦學理念、辦學類型、培養目標組織考試,主要是了解學生是否符合本校培養目標,是否具有學習本校專業的潛質和潛能。復試方式可以是筆試、面試或實際操作,也可以是對學生其他方面的考核和考查。高校可以單獨實施考試,也可以結成聯盟統一考試。 綜合評價就是各招生院校根據自身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制定學生綜合評價體系與量化考核標準,并組織專家對擬招錄的學生進行全面審查、評價和考核,包括學生的全國統考成績與排位、學校復試成績與排位,高中學習成績記錄,以及個人興趣愛好與特長,社會實踐活動表現與成就等,逐項賦分,綜合排序。各高校綜合評價內容與標準的設計要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體現本校培養目標、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因為大學的招生要求與標準,往往會成為中學的教學目標與標準;大學招生要求什么,中學就會教什么,學生也就會學什么。因此,若要中學教育正常化,若要培育健全的國民,我們大學的招生方式必須首先健全。 學校錄取是相對于目前政府機構管理招生錄取而言的。學校負責自主招生錄取是教育法規賦予高校辦學自主權的重要內容和具體體現。學校錄取包有含兩層意思。一層是實行同批次錄取。即全國所有高校,不管是“985”高校、“211”高校,還是省屬本科、高職高專等,都同時供全國考(微博)生自由選擇、報考。如果不實行同一批次錄取,也就不存在實質意義上的自主招生。因為高考分批次錄取已經不適應現實需求了。應該進行改革,給考生提供相同的選擇機會。實行同批次錄取,一是有利于各類高校公平競爭。二是有利于考生多次選擇。三是有利于不同類型的高校多元發展;再一層意思就是按專業確定錄取分數線。即各高校招生由院系按照考生報考情況,分專業劃定分數線,打破原來各校大文、大理各劃一條錄取分數線的錄取辦法。由高校按系科大類提出高考科目調協方案,不同的系科將有各自的投檔和錄取線。取消高校統一設置的投檔線,既有利于大幅度減少考生對專業的無奈服從,提高專業滿意度,也可避免高校之間分數線的攀比。一旦實行這個辦法,狀元就消失了,最低錄取分數線也消失了。我國臺灣地區的高校就是分專業錄取,高校院系可指定考試科目,或增加某一特定科目分數的權重,例如數學系對考生的數學考試原始分數按150%加權計算后錄取。 自主招生的新模式有以下特點:一是以統一高考為基礎的多元考試和多元評價體系,考試評價可包括統一高考成績,高中平時成績,高校復試成績,某一單項測試的成績等。二是高校根據辦學特點和社會需求制定不同的招生評價標準和錄取標準,彰顯學校特色,這是高校保持生命力和競爭力的重要前提。三是錄取方式多元化。錄取可以是一次性的,也可以是多次性的;可以是集中錄取,也可以單招或破格錄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構建對學生多元評價、多樣化選擇的自主招生模式,才能最終實現“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自主招生改革目標。(作者單位為湖北省教育考試院) (中國教育報)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專家稱退伍士兵報考高職自主招生不影響應屆生
·自招評論:高考后自主招生對考生有利
·浙江:2012高職自主招生各校計劃匯總簡表
·上海交通大學師生眼中的自主招生
·高職自主招生中“定向培養”項目受青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