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失眠好幾個晚上 文理分科不僅學生糾結,家長也犯愁。凌女士為此已經好幾個晚上失眠了,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的她始終為自己孩子分科的問題糾結著、苦惱著、掙扎著。 凌女士說,為了孩子分科的事情,她不止一次和親戚朋友商議,結果答案是五花八門,弄得她莫衷一是。 “我的一個親戚告訴我,她孩子上高一時,各門功課很平均,征求孩子意見后,讀了文科,后來高考時才發現,文科的專業很少,孩子是一本的分數卻讀了個二本的學校,這讓她對當初的選擇非常后悔。”凌女士說,但也有朋友告訴她,有的孩子學了理科,大學畢業后一樣不好找工作,到現在還在家里啃老,“這學文學理都有不利的情況,讓我實在是沒了主意。” 對于學文學理,學生家長邱先生談了自己侄子當年的經驗,“他讀高一的時候,文理學得都不錯,高二分班的時候,他選了理科班,但后來到高二下學期,理化題難度增加了,幾次測驗考試不理想,于是轉班去了文科,最后考結果還是比較理想的。”邱先生說,有了這個經驗做借鑒,他贊成孩子選文科。 老師:文科好學是個誤區 針對學生學文科熱的現象,市十五中教務處主任王麗老師說,“從這幾年高考來看,文科早就脫離了死背課本的教學和考試模式,現在的文科用一個字概括就是‘活’,書本知識活,考試也活,書本上沒有現成的答案,需要學生自己獨立思考。”王麗說,如果僅僅從高考角度思考,文科并不容易,某些方面甚至比理科還難。 另外,王麗老師也談到,這幾年文科生高考錄取率要低于理科生。“從2011年本科一批錄取比例看,文史3.3%、理工12%,理科錄取比例是文科的近3倍,整個本科階段,文科生的錄取比例也只有21.63%,而理工類錄取比例是42.08%。除了少量的學科專業(如經濟類、管理類)可以兼收文理科考生外,大部分專業錄取對于學生學文還是學理的界限是很明確也很嚴格的。” 考試院:考大學文科沒優勢 近年,我省高考報考人數逐年遞減,招生計劃多了,總體上看,大學是很好考。但是,文科生逐年增多,競爭越來越激烈,成績一般的學生很容易被擠到專科的隊伍中。拿近幾年火熱的藝考來說,藝術類考生多以文科生為主,且體育文的考生也有逐年遞增的趨勢。 有的考生和家長期望增加文科計劃,提高錄取比例。對此,省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說,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現狀,對文科需求量一直呈平穩態勢,如果盲目增加文科生的招生計劃,會導致文科生就業更加困難,加劇大學生就業難現象。 當然,從高中實際情況看,文科學習難度不如理科大,負擔沒有理科重,要上線也許會討一點便宜,但文科計劃畢竟少,上線了也會碰到錄取的瓶頸。對于學生而言,還是要根據自己的特長,千萬不能盲從,尤其是不要盲目改科。 支招:選文理不是交友大會 針對“各科平平”學生選科的困惑,有多年教學經驗的黃老師給出了一些建議。 黃老師說,現在學生們中間總會流傳一些分文理的簡單觀念,如“文科女生多,男生學文科不好”等,“其實,選文理不是交友大會,也不是評判人的標準,考生不能以這種簡單的斷言作為標準,還是應從自身具體情況出發來做判斷。” 黃老師說,選擇文理的一個參考標準是測驗成績。學生在分科時,有必要看看自己的文綜、理綜的分數和班級排名再做抉擇。對于那些各項成績平平的考生,也還是要細細考量再選科。 “未來理想也是學生做出選文選理判斷的一個指標。”黃老師說,如果學生今后想做文職人員,就選文科,即使是政治不好,也要“趕鴨子上架”,好好學。而想做一名技術人員,就要學理科。 “文理分班應是高中僅次于高考的一件大事,建議學生在做出選擇之前,多與家長、學校互動。學生選科過程中,要多溝通商議。”黃老師說,從家長的角度來說,千萬不能“大包大攬”硬性“拍板”;而孩子也要結合自身實力做合適選擇,有獨立思想,不能“唯命是從”,更不能“拋幣抉擇”或“來回游走在文理科班,試試再抉擇。”(記者步拓、郭鵬實習生彭曉菲)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連收職院兩份通知書仍沒被錄取 校方稱是預發
·高考文科生漲速驚人 錄取率遠低于理科生
·湖北“吊瓶班”違規收費被查 教育部通報批評
·寧夏2012年高考招生錄取結束 錄取率達81.5%
·山東要求對大學新生逐一談話 冒名者一律清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