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以白巖松的個人經歷來說,有誰能想到一個曾在班里成績倒數的人,在三十多歲時就已抱得“中國金話筒獎”,以及后來的“中國十大杰出青年”、長江韜奮獎和中國電視榜 “最佳時評節目主持人”獎? 接著,他用了一年的時間,從倒數的位置追到了全班前10。在最后一個學期的模擬考試中,如果不算上外語,他的成績總分在全班就是“第一、第二”。 聊到這里,白巖松特意強調說:“我不覺得這可以讓其他孩子借鑒,因為我是文科,可以完成這個逆轉,理科可能很難。” 更為重要的是,白巖松有著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和規劃,而不是沒頭緒地復習。 對文科生來說,不需要做過多的練習,所謂復習就是看書和背書,白巖松的方法是,把語文書、歷史書、地理書等所有需要復習的書全都釘在一起,然后計算著日子,在高考前,每天需要看多少頁,只要今天看完了,扔下課本就出去玩。 計劃一條一條地落實,高考前,白巖松從頭到尾看了4遍,“我不認為這是我有毅力的表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有了計劃然后按照計劃去做是很簡單的事情,因為,當你量化之后,目標感強了,這比你糊里糊涂傻看要輕松得多。”后來,他以全班第8名的成績考上了當時的北京廣播學院(現名中國傳媒大學( 招生辦))。 那一年,他所在的班級拿了內蒙古自治區“四個第一”,“一個總分第一和三個單科第一”。高考復習時,班里同學常常在課間“彼此發難”,考的內容卻是“課文以外的東西”,比如說“正文下面的各種注釋”,白巖松說,“在這樣一種充滿樂趣和友誼的環境中,你作為一個個體,也會學得非常有勁兒。” 回過頭看高考,白巖松曾經對母校的師弟師妹這么說:“為了讓別人看到你卓越的才能,你必須先擁有優秀的成績。如果你說,我現在有很多卓越的才能,只有學習成績不好,那么,在目前這個年齡段,你就擁有不了讓別人接受你的機會。所以,我們要清醒地意識到,在我們讀初中、高中、大學時,我們的才能要透過我們的學習成績去展現出來,尤其在高中階段。” 愛讀閑書的狂熱分子 與“不愛看課本”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從識字開始,白巖松就是一個愛讀雜書的“狂熱分子”。 1980年代,文學熱席卷中國。《人民文學》、《收獲》這些純文學期刊,都達到了百萬份的發行量,白巖松的中學時代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度過的。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2013年北大高招錄取結束 共錄取本科生2761人
·寧夏二本院校第二次征集志愿今日中午結束
·瘋狂騙錢 虛假大學何以成打不死的“白骨精”
·云南少年身患怪病 十幾年艱難自學考上一本
·河南省本科一批66所院校征集1551個志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