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兩年,內地的本科留學人數大幅增長,與此同時,學生群體也出現越來越多知名高中的尖子生,有些家長甚至在高中階段就將孩子送到國外。海外本科留學市場的走熱會影響港校未來的招生嗎?
港校本科申請難度高于英美澳 ●郭蕾,新東方前途出國亞洲部總監 香港本科申請的難度與美國、英、澳相比難度更大,錄取率更低。 以香港大學或香港科技大學為例,每年所招收的大陸本科生計劃大致為150人,能符合錄取條件的學生幾乎都是各省市的尖子生,競爭異常激烈。從港校每年公布的本科生錄取比例來看,基本上在2%-5%之間,這意味著很多學生都必須給自己同時選擇其他出路。 而美國、英國、澳洲的院校眾多,招生人數需求量更大,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 海外交流提前體驗國際化學習 ●霍景如,啟德教育集團歐亞教育中心港澳項目經理 港校志愿的填報與國內高校的錄取結果并不沖突,無疑為考生增加了一個錄取的可能性。而最終學生如何選擇,基本會衡量幾個方面的因素,如家庭的教育成本預算、對國際化接軌的西方教育模式的適合度、語言文化差異等挑戰的適應能力等。而我們更建議學生需要根據兩邊的實際錄取專業,結合自己的興趣、個性以及未來職業規劃,去做出科學理性的抉擇。 未來幾年,香港院校仍然會成為廣大內地學生及家長的熱門選擇,我們也有意識地對市場做出“不盲目追港校、不扎堆申港校”的理性引導。這類信息反饋將會讓內地考生和家長對港校有更深入的了解:既認識香港教育國際化及開放性的優勢,實用性為導向的課程設置及授課理念,也認識到激烈的港校入學競爭下個人綜合能力提升的必要性,且入讀港校并非內地畢業生的惟一出路。對內地學子而言,積極參與社會實踐以及海外交流學習課程,提前體驗海外學習生活、拓闊視野、為未來升學深造鋪路,已然成為重中之重。 2003年 教育部()正式批準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8所公立大學面向內地招收自費本科生。 但在更早的1998年,部分港校已經通過委托內地高校“代招”的方式開始在內地招生。 2003年-2007年 稱為擴招期,港校的招生范圍從2003年的僅限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福建6個省市擴展到2007年的25省市,招生人數也增長至近1400人。尤其是隨著一些省區高考狀元放棄北大清華赴港求學,一時間“港校熱”的說法達到極致。 2008年-2010年 “港校熱”開始顯現“降溫”的趨勢,內地考生家長變得理性而謹慎。數據顯示,內地報考港校人數呈下降態勢。 2011年至今 部分香港高校招收內地生的范圍擴大至內地31個省份,并錄取了不少少數民族學生,招生人數、專業都有所增加,報考人數迎來了“止跌回升”。與此同時,除港大、港中文、港科大這些內地學生熟悉的老牌港校外,香港教育學院、香港演藝學院等高校也加入內地招生的行列。2014年,內地招生的港校增加到17所。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香港高校招生“冷暖”:學生及家長選擇趨于理
·湖北高考報名人數連續“六次下降”
·湖北2014年高考預計4萬人棄考 異地考生增11倍
·江蘇:2017年“小高考”加分或取消
·3.15在行動:曝光十種常見的高考招生詐騙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