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2011年發布的中國學術期刊評價研究報告的學術期刊的地區分布數據進行分析,得知部分地區的期刊發展進程較快,發展勢頭較好。為了能夠明確掌握我國學術期刊和核心期刊的地區分布狀況,我們對其的地區分布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
首先,我國學術期刊分布于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與2009年第一版期刊評價報告相比,青海、西藏的學術期刊從無到有,同時,發展速度較快(詳見表4-2)。但同時學術期刊質量的地區差異較為明顯,北京市以擁有高達24.95%(1597)種學術期刊,成為名副其實的學術期刊集中地,與位居第二名的上海市所占的6.69%(428)種學術期刊相比,兩者間的學術期刊總數差距達1169種,這說明就算是學術期刊較為集中的地區之間,其學術期刊之間的差距鴻溝都較為明顯。如表4-2所示,全國擁有學術期刊總數達200以上的省、市、自治區(從高到低)依次為:北京、上海、江蘇、湖北、四川、廣東、遼寧、陜西、黑龍江、山東,共10個省市,期刊總數為4117,達學術期刊總數的64.32%,占據了一半以上的學術期刊數;全國擁有學術期刊總數100-200種的省、市、自治區(從高到低)依次為:湖南、河南、河北、天津、浙江、吉林、山西、安徽、福建、廣西、江西、甘肅、重慶,共13個省市,期刊總數為1918,達期刊總數的29.97%;全國擁有學術期刊總數100以內的省、市、自治區(從高到低)依次為:云南、內蒙古、貴州、新疆、青海、寧夏、海南、西藏,共8個省市,期刊總數為:365種,只占期刊總數的5.7%。通過上述數據分析,可知我國學術期刊的地區分布差異依然較大,不僅表現在北京市和其他學術期刊較為集中的地區之間的差異上,更加的凸顯在全國學術期刊分布上,排名第一的北京地區1597種與最后一名的西藏相比,相距了123倍之多,這反映出我國學術核心期刊的地區分布極不平衡。
其次,從核心期刊的省、市、自治區的分布來看,北京以擁有高達30.74%(592種)的核心期刊份額,成為名副其實的核心期刊集中地,位居第二的是上海,但其入選核心區的期刊僅約等于北京的1/4,只有146種,約占核心期刊總數的7.59%;江蘇、湖北、四川這3個省市的核心期刊數超過了100種,占據核心期刊總份額為16.26%;此外核心期刊的比重在1%—5%之間的省市、自治區有:陜西、四川、廣東、遼寧、天津、黑龍江、湖南、吉林、浙江、河南、甘肅、河北、山東、重慶、安徽、廣西、山西、福建、江西、云南共20個省份,其期刊總份額為:47.73%;最后,核心期刊比重在1%以內的省市有:貴州、內蒙古、新疆、寧夏、海南、青海、西藏7個省份,占據核心期刊份額的1.98%。因此,從數量上看,各地區核心期刊擁有量差別很大,排名第一的北京所擁有的核心期刊是排名最后海南的148倍,而西藏更是榜上無名,反映出我國學術核心期刊的地區分布極不平衡。
表2 中國核心學術期刊地區分布表
(*表4-2中的核心期刊數包括了擴展核心期刊數) |
[發布者:qiuyu] | ||
相關閱讀:
·核心期刊的學科分布不平衡
·我國學術期刊和核心期刊的地區分布極不平衡
·自然科學類核心期刊普遍被國外重要數據庫收錄
·核心期刊率的高低說明各地區的期刊質量的分布差異
·中國英文學術期刊具有一定的國際學術影響力,但地區分布不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