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評 一些高校低成本盲目發展,是造成工科生比例減少、文科生急劇增加的主要原因 近日,在一場主題為“青少年社會福利政策與青少年發展”的研討會上,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俊彥在分析青少年問題成因時指出,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分配制度沒有跟上,最明顯的是不同行業的分配不公。“有一個直接的數據,1999年高校擴招以后的在校學生,工科生所占比例從55%下降到33%,文科生所占比例從20%提高到37%,背景是父母和社會熱衷于金融、法律、財會這些分蛋糕的行業,人們不愿意從事做蛋糕的行業。”(10月23日《中國青年報》) 從行業收入來審視目前學生的選擇,無疑是一個角度,但原因恐怕不止“父母和社會熱衷于金融、法律、財會這些分蛋糕的行業”。在筆者看來,在我國現階段,高等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低成本盲目發展,才是造成工科生比例減少、文科生急劇增加的主要原因。 在大學自主辦學、學生自由選擇的環境中,上述觀念應該是成立的學校根據受教育者和社會的需求舉辦相應專業,然而,在我國當前的高考(微博)制度中,學生的專業選擇空間是有限的,不論是以前的傳統志愿還是目前很多省市推出的平行志愿,都需要學生謹慎考慮專業志愿服從調劑(不服從調劑被退檔是很大的志愿填報風險),由于選擇權有限,加上志愿填報的不確定性,不少大學生,對被錄取的專業并不滿意。有的大學專業錄取的新生,80%是沒填志愿卻被調劑進去的。教育數據咨詢和評估機構麥可思公司對2009年入學的大一新生進行的調查顯示,本科2009級新生對專業的滿意度為32%,高職(專科)新生則為35%,其中,本科和高職(專科)對專業“非常滿意”“很滿意”的僅為2%、3%;而對專業很不滿意的分別為30%、27%。 學生對專業不滿意,卻不得不在這樣的專業讀書;沒有學生報考,學校卻能憑借志愿調劑招滿。這就是現實,但這恰恰給一些大學的“快速發展”以最大的推力。以法學專業為例,這一專業從2008年至2011年已連續3年被麥可思列為“黃牌”專業(黃牌”專業是失業量較大、就業率也持續走低且薪資較低的專業),可這并沒有阻擋法學專業擴招的步伐。而在這之前,根據《中國法治發展報告No.7(2009)》提供的數據,我國高校法學院系30年增長了100多倍截至2008年11月,全國有法學院系634個,法學專業在學人數接近60萬人,其中本科生約30萬名。 說到底,文科專業在大學的持續膨脹,不是因為其好就業,也不是因其受到考生的追捧,而是因為這需要的辦學投入相對較低,不像工科專業那樣,需要實驗設備,以及較為專業、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一些高校的文科專業,甚至沒有幾個像樣的專任教師,靠學校其他專業教師兼課、聘請退休教師和高校研究生,就很快就舉辦起來,并發展到幾百人的規模。另外,追求大而全,是很多高校的辦學追求,而要盡快讓規模大起來、學科全起來,發展這種較低成本的文科專業,就是最佳選擇,一哄而上,成為必然。 更令人無奈的是,這種辦學質量很低的專業,考生覺得沒多大前途,可為了上大學、為了避免出現志愿填報失誤,卻不得不填報,進入大學之后,對專業教育質量不滿意,但由于很難轉學、很難轉專業,只有繼續混日子。如果要說青少年問題,這是比行業收入分配不公更嚴重的問題。很多從這些專業畢業的學生,在大學里根本就沒有學到多少知識和技能,而自身的職業發展也陷入迷茫,一畢業就往往失業。與之對應,那些急需人才的行業,卻很難從大學中獲得合格的人才,于是行業發展受阻,競爭力缺乏。 讓學生們擁有充分的選擇權,可以自主地選擇大學和專業,才能真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并規劃積極向上的人生,減輕他們的教育焦慮和社會壓力。這要求大學教育更大程度地開放,打破現在的計劃體制,建立市場競爭機制。如此,社會的發展、教育的發展和個體的發展才可能結合起來。 (新華每日電訊)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北大新任校長王恩哥:一所大學也要有夢想
·物理學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學第十一任校長
·研究生為助父“留任”校長編造茂名“最大貪污
·專訪:中新高校校長看好亞洲大學發展前景
·粵港合作“一試三證”首頒44張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