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江東外國語實驗小學小交警發放交通安全資料。 用足每一處教育資源 江東第二實驗小學的校樹——銀杏樹,由學生們海選以后投票產生,江東外國語實驗小學在校設立校服循環站,循環利用舊、棄校服……奉行“校園里每一個景點、每一面墻、每一個角落都能成為育人課堂”的信念,江東區利用好每一處教育資源,為學生創造最優質的養成教育環境。 提起江東區的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基地,幾乎家喻戶曉,學生們普遍反映,在這里能學到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我們希望讓學生在活動中養成動手動腦的好習慣。”基地負責人介紹,目前基地已培訓學生十萬人次。 江東區兒童軍校也頗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隊列訓練、內務整理比賽、體驗軍事游戲……目前全區19所小學都掛起了兒童軍校的牌子,超過4萬名學生在這里接受了鍛煉和考驗。 為了讓養成教育走進廣袤的社會天地,一年一度的暑期中小學生社區教育實踐活動,把課堂搬到博物館、農場、戒毒所等地。 重視每一次教育評價 在養成教育的過程中,對學生表現的評價有著重要的價值引導作用。由于學生們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環境里的表現往往不一致,為此,江東區建立了一套立體化的養成教育評價體系,充分重視來自學校、社區、家庭的每一次評價。 范雨恒是朱雀小學的學生,前不久被評為第五屆“江東之星”。“這個榮譽比拿了三好學生更高興。”范雨恒臉上樂開了花。 為提倡個性化的養成教育評價,江東區轉變傳統的“三好”學生評價模式,選樹了一批可親、可敬、可信、可學的優秀青少年典型為“江東之星”。各個學校也結合實際,探索出了黃鸝小學德育千分卡、江東第二實驗小學德銜卡等一批具有特色的養成教育評價體系。 “幫父母盛一碗飯這項作業丹丹完成得不錯。”江東外國語實驗小學張丹的媽媽在家校聯系冊上給孩子打分。不僅是家長,許多社區也以評選“社區好少年”等各種形式參與到學生養成教育的評價中。區教育局負責人告訴記者,家長和社區會分別對孩子一個學期以來的表現做綜合評價,其結果會作為學校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北大新任校長王恩哥:一所大學也要有夢想
·物理學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學第十一任校長
·研究生為助父“留任”校長編造茂名“最大貪污
·專訪:中新高校校長看好亞洲大學發展前景
·粵港合作“一試三證”首頒44張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