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站“大學生與數字閱讀”論壇主要內容 謝維和 清華大學副校長 觀點:數字化的普及是社會進步的體現 數字化、信息時代究竟和過去有什么不同?我們說工業社會和農業社會相比較通過蒸汽機的發現、大工業的發現,火車、輪船的發明極大地擴展了我們的生存空間,但是信息社會和工業社會的區別在那兒呢?是在什么程度上改變了我們的生存空間呢?我記得有一個美國學者說過一句非常讓我受啟發的話,如果說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的改變了小農經濟下生存在農村的一種條件下,極大地的拓展了我們的思維空間。這種是通過數字化的閱讀來實現,是通過很多的網絡來實現,通過一個一個網站在這里支撐,所以如何來研究它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郝振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 觀點:數字出版有利有弊 根據我所從事的工作,數字出版已經是一個很重要的研究方向,我自己也是這樣可以說傳統和數字是相互依賴,這么一個學習和閱讀的方式。從我們研究院這幾年搞的全國數字出版的總產出角度講,從2006年到現在,每年大概接近50%的速度在增長,整個數字出版到2010年已經達到1051億,當然這里面傳統內容比例還小一點,而新的“十二五”規劃有好多的工程,有一部分是數字化工程,還有一部分不叫數字化工程但也離不開,所以我覺得大學生的閱讀在現在、往后可能和數字、網絡、電子的閱讀方式越來越水乳交融,難以分開。 另外我在研究院工作,我感覺到數字化帶來的弊端,是嚴重的文字和成果極大地的泡沫化。過去我想五張篇幅的內容,我可能寫起來要自己寫,不是很方便,還有紙張的問題,可能五頁紙,最后凝結到一頁、二頁紙。可是現在我想到三頁紙的東西可能會膨脹大三十頁,為什么好多暢銷書,前面有人看,后面沒人看了,就是這個問題。所以我在今天的網絡文摘承認大趨勢的同時,傳統有它的優勢,但是也不能不追尋新的發展。在這種情況好像傳統更有益于、比較深入的、比較持久的來思考一些問題、來研究一些。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北大新任校長王恩哥:一所大學也要有夢想
·物理學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學第十一任校長
·研究生為助父“留任”校長編造茂名“最大貪污
·專訪:中新高校校長看好亞洲大學發展前景
·粵港合作“一試三證”首頒44張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