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初,一篇署名“潘曉”的文章,提出了“人生的路,為什么越走越窄?”這個問題,引起了全民大討論。這個疑問,放到現在,似乎更適合了;成功的路,為什么那么窄?
狼爸蕭百佑對待長子蕭堯的植物學興趣的態度和做法,很能說明問題。蕭堯曾經對植物很感興趣,甚至到了入迷的程度,說起各種草本植物的成長年份、土壤環境、歷史淵源,如數家珍。但是,蕭百佑認為,一百萬人中,有幾個能成為真正的植物學家?如果將來不能成“家”,只是一個有植物學知識的普通人,對他的生存不是好事。所以他斷然禁止蕭堯玩植物。他說“你要讀經濟、讀政治,我是不會讓你去考什么植物學專業的,這不是能夠讓你大展宏圖的專業!”蕭堯最終考入北大國際政治專業。
“狼爸”“虎媽”何以理直氣壯?
什么叫“大展宏圖”?蕭百佑有一套“國學理論”,在他看來,中國社會一直是個文官制度社會,“文科才是中國建立和發展的根本,理科不過是文科的使用工具。我從來就沒有想過讓孩子讀理科,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就是說,他把人分成“工具”和“掌握工具者”兩種,他的孩子不能讀理科,做“工具”,而是要做掌握工具者。雖然讀理科的成為“掌握工具”的也不少,但是這個“兩分法”還是符合現狀的。“掌握工具”,就是掌握資源,說白了吧,就是掌握權利,有了權利,才能“大展宏圖”。 蕭百佑高度認同家長制,“在我的家庭里,我就是皇帝,是天,只要我提出的要求,孩子們必須無條件服從、遵守。”蕭家的孩子提前適應了社會。適應環境,服從領導,是成功的第一要義。狼爸是一個清醒的、徹底的現實主義者。他看到了社會資源越來越集中,資源分配越來越趨于固化、壟斷化的現實。這也是為什么“成功”的標準越來越單一、狹隘的緣故。 對一個社會來說,人的創造力,人的精神自由,是最寶貴的資源。但是,在一個越來越崇尚權力的環境里,是不可能給精神創造留下多少空間的,就是成了植物學家,也被視為“工具”,既然等級比創造重要,誰還愿意去創造? 魯迅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一文中概括了生命的路徑和方向:“一,要保存生命;二,要延續這生命;三,要發展這生命(就是進化)。“保存”和“延續”的要求,是人的本能,“進化”才是費氣力的事情。但是,在當下現實中,人們為求“保存”和“延續”已經很不易,談何進化? 今天,我們怎樣做父親?這,依然不是一個可以輕松回答的命題。(錢江晚報)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北大新任校長王恩哥:一所大學也要有夢想
·物理學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學第十一任校長
·研究生為助父“留任”校長編造茂名“最大貪污
·專訪:中新高校校長看好亞洲大學發展前景
·粵港合作“一試三證”首頒44張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