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活了! 袁野繪 核心提示 “今晚教育女兒,她不服,光腳從六樓順梯暴走,疾追之,不逮,再到戶外馬拉松,寒風下繼續狂追,又幾百米,終于拿下,空曠的小區里,一聲童音響徹云霄:我不活了!此情此景,老夫我倍感辛酸,不禁老淚縱橫!”女孩父親的微博 這則微博被轉發上百次,挑熱了眾多家長的神經。如果孩子情緒HOLD(控制)不住,出現了類似的“過激”行為,家長到底該如何應對? 還原事件 “聽不得批評,女兒光腳跑了” 12月5日,記者采訪了發布這條微博的主人,一個8歲女孩的父親。 他向記者還原了女兒出走事件的前因后果 “那天晚上,小美寫作業很不認真,愛人就體罰了她。當時我和她媽站在了一個陣營上,一起討伐她。估計是我們當時說的話挺重,讓她覺得壓力太大。而且,一個小孩同時應對兩個大人,顯得很無助,所以光著腳就跑了。 “孩子跑得特別快,邊跑邊哭。我家住6樓,她就順著樓梯一直往下跑,我追的時候都特別心疼,天那么冷,地上更涼,那么小的孩子怎么能受得了?萬一地上再有點什么東西把孩子扎到,可怎么辦!許是歲數大了,腿腳也不靈活,在樓里并沒抓住這小家伙。出了單元,她還是瘋一般的狂跑,我怕她萬一沖到馬路上,那就壞了,于是加緊倒騰腳下步伐。最后,又跑出去了幾百米,才把她攔住。當時她情緒已經完全失控,在我懷里賣命掙脫,我怕她再跑掉,將她抱得更緊。沒想到,她竟然聲嘶力竭地喊出:我不想活了!當時,我的眼淚就奔涌出來了。 “她冷靜后,也承認了錯誤,正在努力改正中。都說女兒是爸媽的小棉襖,可是為什么她長大后,卻和我們有了代溝?” 至于如何才能與孩子建立有效的溝通方式,而今,成為橫亙在這位父親心頭的巨石。 專家指點 如今教育孩子不能針鋒相對 沈陽市青少年心理輔導中心的馮老師在聽過這件事后,明確表示:“我看到的只是這個事件的一個結果,但是通過這個結果可以推論,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家長和孩子的互動狀態模式并不是很好。如果家長對孩子采取的是一種極端的教育方式,孩子很容易也采取一種極端行為回應。” 馮老師希望通過本報告訴更多的家長,孩子犯錯是成長必須經過的階段,家長一定要調整認知,允許孩子犯錯。至于如何建立一種有效的溝通,前提是一定要學會接納孩子,當孩子有情緒時,家長要盡可能地通過各種形式幫著釋放,而不是在這種情況下繼續加壓。 “與孩子一起出去運動、聽聽輕松歡快的音樂、做一些親子互動的游戲都可以轉移孩子在學習中產生的負面情緒。” 勛望小學校長陳冬梅也指出:“家長教育孩子一定要找準教育時機,在孩子情緒緩和的狀態下與之溝通交流,千萬不要針鋒相對,但也不能半途而廢,對于正確的教育觀點一定要堅持。”談到教育方式,陳校長特別強調:因為現在社會倡導激勵、贊美教育法,很多孩子面對負面批評時,情緒反應特別激烈。他們往往能接受贊美,聽不得批評,造成心理上的一種缺失。所以提醒廣大家長,批評教育不可缺少,但要根據孩子的心理變化進行施教。 “教育子女應放下身段兒,不能硬來” 記者前后采訪了數十位家長,他們的子女大多與小美年齡相仿,大多有過類似的無奈。 “忽然有一天,孩子就突然長大了,讓他往東、他偏往西。沒事就跟我頂兩句,雖然他現在才10歲,可我卻經常懷念更小時候的他,那么乖。”吳先生的這種心理很多家長都有,面對孩子的叛逆,家長都心有戚戚然。 王然更是深有感觸:“小美有點兒像我小時候,不過我的成績比她差得多。我爸打我,我撒腿就跑,他一直追到我叔叔家。你知道我那時候的感受嗎?極端懼怕。我覺得小孩子在6年級之前,他們不是叛逆的,而且是在家庭的壓力下,他們真的很想做到爸媽滿意,但是他們不知道怎么說。”王先生通過自我解剖希望傳達這樣一個信息:現在的小孩子需要引導,家長要多跟他們交流溝通,像朋友一樣多跟他們接觸,了解他自己的局限和難處。 網友魚魚金偉這樣寫道:估計你家閨女到了叛逆期,千萬別來硬的,要以柔對之。要先成為她的貼心朋友,無話不談的那種,實在忍不住,發生爭執,且先放一放矛盾,過一兩天再談。最重要的是,要對自己不妥的地方,要勇于承認錯誤,勇于給閨女道歉。她什么都明白,有時是控制不了情緒。(記者 徐娜) (沈陽日報 徐娜)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北大新任校長王恩哥:一所大學也要有夢想
·物理學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學第十一任校長
·研究生為助父“留任”校長編造茂名“最大貪污
·專訪:中新高校校長看好亞洲大學發展前景
·粵港合作“一試三證”首頒44張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