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讀初二的時候,家中突然失火,財物全無。一家人都很迷茫,我不知道未來的路在哪里?” “在母親叫我退學回家去賣水果時,班主任給我家送來了1762元師生捐款,并與我結成幫扶對子,資助我繼續讀書,使我的心里又升起了一盞明燈,照亮了繼續上學的路。” 這是云南宣威市榕城中學學生楊某在日記里寫下的話,也是該校“孩子別擔心貧窮擋不住上學路”愛心助學行動的一個縮影。 因為有愛 所以堅持 前段時間,就讀初三的小蔣正做著明年報考重點高中美夢的時候,父親不幸去世。家中的“頂梁柱”突然倒下,母親看著兩個不懂事的弟弟不知所措,小蔣擦掉臉上的淚水對媽媽說:“媽媽,我不讀書了,在家幫你供兩個弟弟上學。” 她哽咽著打電話給班主任說“不想再讀書了!”班主任了解情況后,立即動員捐款,并親自把師生的3960元愛心款送到她家中,安慰她道:“辦完父親的事情后,你盡快返校上課,老師和同學會支持你的。” 班主任把小蔣的困難及時向學校反映,校長朱發武說,“我們要認真履行‘絕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困難而輟學’的承諾,采用結對幫扶的辦法,讓像小蔣一樣因貧困而面臨輟學的孩子,再次燃起求學的希望與夢想。”現在,小蔣已重新回到學校,她媽媽逢人便說:“沒有學校的資助,我的孩子根本就不可能讀書。” 該校的愛心助學活動,切實溫暖著貧困孩子的心。孤兒毛某笑著說:“我雖然失去了爸媽,但并不缺愛。因為從小到大,我一直是被資助的對象,讓我這么多年來都在愛的包圍中成長。” 曾經多次想放棄,可關愛一直在身邊的毛某,去年8月被宣威市榕城中學錄取后,生活費等成了她上中學的“攔路虎”。學校采集學生信息時,發現她未填寫“家庭主要成員”一欄,老師追問后,她才說,“爸媽已經過世了,我在叔叔家生活。而叔叔家生活也很拮據,他很辛苦,掙的錢也不多。班主任對她進行一對一的結對幫扶,不但從生活、學習上關心她,而且還經常對她進行心理疏導,跟她講述一些逆境成才的人物故事,勉勵她勤奮讀書,立志成才。 幫扶背后 閃耀感恩 2009年跨進初中的曾某,還未上完第一個學期的課,父親便因患心肌梗塞,扔下腿帶殘疾的母親和她姐弟倆離開了人世。在學校老師的鼓勵和幫扶下,這位懂事的孩子面對嚴酷的現實暗下決心:“我沒有理由不讀書!我更沒有理由不好好學習!” 在家里,她除了洗衣做飯料理家務外,還要輔導弟弟做作業,幫媽媽打理早點攤位;在學校,她作為班干部,不但團結同學,主動解決同學之間的小糾紛,而且還向同學傳授自己的學習方法,積極幫助學習較差的同學。盡管生活如此艱辛,但她卻總是以微笑面對人生。她說,“無論遇到什么困難的事情,我都會比別人更堅強面對。” 采訪中,記者發現,貧困有時候是一筆財富,它讓孩子們學會了感恩。去年我省大旱,該校團委倡議為受災學校捐款,小曾捐獻了39元。老師和同學都感到很驚奇,可她卻笑笑說,“是老師和同學的愛心,照亮了我的求學路。我捐這點錢,9.5元是媽媽給我的早點錢省下來的,29.5元是我撿礦泉水瓶賣得的。”同學們說:“ 我們看她平時撿瓶子覺得她經濟條件不好,沒想到她幫助別人時如此慷慨!” 從此以后,該校的每個教室里就多了一個編織袋,同學們自覺地把喝完的水瓶裝進袋里,裝滿后再集體拿去賣。現在,該校每個班級都有了各自的“小金庫”,這個“小金庫”也成了資助困難同學的基金。 更值得一提的是,該校對考取高中乃至大學的品學兼優學生,還進行跟蹤幫扶。該校老師一直結對幫扶的學生寧顯谷,考取北京大學(微博)后,家里無錢供他上學,該校老師除給他一些資助外,還出面協調社會愛心人士對他進行幫扶,讓他順利走進大學殿堂。他在上大學后,給母校的來信中寫到:“好幾次我都想放棄,可有一群好心人,總是在我最困難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讓我能上大學。等畢業后,我也要幫助他人,將老師給我的愛傳遞下去。” 據了解,從1998年開始,宣威市榕城中學開展的教師結對幫扶愛心助學行動,如同一個個載滿期望、關愛和感動的接力棒,先后援助500多名貧困孩子順利完成了學業。(記者 尤祥能) (云南日報 尤祥能)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北大新任校長王恩哥:一所大學也要有夢想
·物理學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學第十一任校長
·研究生為助父“留任”校長編造茂名“最大貪污
·專訪:中新高校校長看好亞洲大學發展前景
·粵港合作“一試三證”首頒44張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