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與成本的考量 “對于大學生‘回爐’去學一技之長,你們怎么看?”記者把這個問題同時拋給了從技工院校畢業的周強(化名)和他身旁兩位來自本科學校的應屆生求職者。 “如果選擇再去學一門技術,多一些證書,那么競爭力肯定會更強,因為擁有專業的技能證書和學歷證書,發展空間應該很大。”周強說,“像我的很多同學都會選擇考取本科,為的也是這個目的,他們已經有了技術,更想獲得一個學歷證書。” 另一位本科生也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果大學生選擇‘回爐’去學習一門技術,這必須要建立在他對自身未來的發展規劃和職業目標非常明確的基礎上。況且還要考慮成功的機會和付出成本的問題,畢竟已經在大學付出了四年的時間。” 在這位求職者的回答中,透出了這樣的信息,即“如果要‘回爐’,應該由誰來買單?”不可否認,選擇“回爐”的大學生存在尋求職業高起點的初衷,但成本由誰來買單卻仍然待解。采訪中,很多招聘單位對于求職者工作經驗的要求讓大量應屆求職畢業生望而卻步,這也意味著這些招聘企業不愿意為員工的再培訓承擔費用。 相關專家表示,在大學教育階段,在課程設置以及實踐操作層面,應該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以提高學生在參加工作后的社會適應能力以及競爭力,從而盡量避免“回爐”造成的時間和經濟成本的增加。 提供一個“回爐”的渠道 “大學生回到技校學技術,這是一件好事情,至少從觀念上、就業理念上改變了。實際上這些年來,大學生就業難,有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學生的擇業觀需要改變。”濟南職業學院就業指導處副處長高靜告訴記者,“回爐再造給他們提供了一個路子,可以有選擇的空間。” 高靜認為,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都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大學生“回爐”可以看做是一個技術性的提升,更容易塑造成復合型人才。 濟南紡織服裝行業協會會長賈鳳美告訴記者,“大學生‘回爐’帶來的積極影響顯而易見,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和裝備水平的進步,企業對于高級技術工人的需求會進一步增加,大學生選擇學習一門技術,顯然有利于其增加就業競爭力。” 賈鳳美同時認為,對于大學生而言,因為他們已經擁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如果再從事一門技術的學習,相對而言,更加容易成為高級技工的人選。 “盡管有這樣那樣的培訓班,但現在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或者體系,以幫助學生‘回爐’。應該為他們提供一個回歸的渠道,以促進其自身發展。”高靜表示。(記者劉江波) (大眾日報)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北大新任校長王恩哥:一所大學也要有夢想
·物理學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學第十一任校長
·研究生為助父“留任”校長編造茂名“最大貪污
·專訪:中新高校校長看好亞洲大學發展前景
·粵港合作“一試三證”首頒44張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