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2月15日電 (記者 史雅喬) 近日,中華教育改進社發布的《2011年度中國教育改進報告》中指出,經過《綱要》公開征求意見的過程之后,公眾和媒體對教育的關注度日益增高,網絡及各種新媒體的發展為公眾對包括教育在內的公共事務的監督提供了更有利的條件。 2011年,無論是教育部和相關部門發出的相關政策文件后,還是與教育相關的熱點事件發生后,《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新京報》等各紙媒和各網絡媒體從多個不同角度報道或評論,比較充分表達公眾和專業工作者的聲音。在改變教師準入制度、校車事故以及《校車安全條例》 征求意見、打工子弟學校被拆、綠領巾、師德考核、藥家鑫、虎媽狼爸、不孝不能上北大、五道杠少年等若干熱點問題上,不同主體的多種聲音得以發出。這種相對寬松的教育輿論環境有助于教育在一個相對開放的環境中逐漸完善提升,有效的避免了各項政策在制定和執行中出現不公和不必要的失誤。 (人民網-教育頻道 史雅喬)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北大新任校長王恩哥:一所大學也要有夢想
·物理學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學第十一任校長
·研究生為助父“留任”校長編造茂名“最大貪污
·專訪:中新高校校長看好亞洲大學發展前景
·粵港合作“一試三證”首頒44張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