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功利化前移點燃早教市場,各路資本瘋狂上馬 北京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馬學雷認為,這是一種教育功利化前移的現象。過去是千軍萬馬擠高考(微博)獨木橋,現在是成千上萬家長爭搶名園、名校等優質教育資源。在許多年輕家長為讓孩子上好幼兒園、名小學感到競爭壓力的背景下,各種早教機構打出的嬰幼兒教育、幼小銜接等理念牌就有了廣闊市場。 早教機構喊出“捕捉嬰幼兒敏感期“的口號迎合了不少年輕家長的心理。這些機構經常引用的早教理論是:孩子發育成長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在其對外界事物的敏感期里,進行一定的強化訓練與刺激引導,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一方面,近幾年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得不少70后、80后父母有能力為孩子的早期教育埋單,兩相結合,早教市場自然興起。 早教機構正處于蓬勃發展的起步階段,各路投資資本、產業資本紛紛涉足,大量非教育領域的人也進入其中,以營利為目的,游擊性強,再加上年輕家長與嬰幼兒積極參與其中,令這個市場增長速度突飛猛進,且泥沙俱下。 浙江省嘉興市政協副主席、民革嘉興市委會主委李水根說,作為一個三線城市,嘉興早教的發展水平幾乎與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同步。目前,全市共有320多家早教機構。 可是,無論是品牌早教機構,還是剛剛進入的新興機構,都沒有培養、形成一批專業的早教師資隊伍。“大部分人是從師范專科學校、藝校或職業學校的英語、舞蹈、音樂專業畢業,經過短期培訓后上崗的,根本沒有教師資格證書。”馬學雷說。 與學歷、學前教育兩不靠,怎么規范早教是個大問題 但事實是,嬰幼兒生長發展階段有其特定的規律,如果背離教育的科學性,盲目拔苗助長,不但不能達到早期智力開發的目的,還有可能給嬰幼兒的健康成長帶來負面效應,同時也忽悠了不少年輕家長的錢包。 早教市場泥沙俱下的亂象已經引起社會的關注。 在今年浙江省兩會上,李水根聯合該省一些政協委員向大會提交了規范早教市場的提案。他認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國各類涉及嬰幼兒早期智力開發方面的早教機構應運而生。這些機構在某些方面促進了嬰幼兒智力、身體等各方面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市場需求與社會認同度。但在規范管理方面還屬空白。 自1981年6月6日衛生部婦幼衛生局頒發了《三歲前小兒教養大綱(草案)》之后,國家再沒有出臺任何針對0~3歲嬰幼兒教育的相關規定。雖然2005年上海等地出臺的早教企業管理規定,對當地早教市場發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全國早教行業規范、監管和規劃發展尚未建立。 目前,市場上年輕家長比較熟悉的幾大早教品牌,在名稱上均是以教育資訊、咨詢公司、教育培訓中心的名稱出現。大部分早教機構采用一般市場準入制度,以商業機構名義在工商部門注冊,缺乏行政主管部門的事先核準,沒有招生資質,涉嫌違規招生現象普遍。 0~3歲嬰幼兒教育培訓的管理涉及教育、婦聯、計生、社區等部門,但政府對它的歸屬及管理沒有作出明確認定。監管機構缺失,導致早教辦學標準、師資準入、監督考核等制度處于自發、無序狀態,虛假宣傳、收費不合理、師資力量參差不齊等問題十分明顯。 李水根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說,建議將0~3歲的嬰幼兒教育納入省級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確定早期教育的范圍、性質、宗旨、地位。制定早期教育的具體行業標準,組織編寫權威的早教示范教材、規范辦學條件等,以防范和遏制過度商業化的早教機構對嬰幼兒成長帶來的負面影響。(中國青年報)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北大新任校長王恩哥:一所大學也要有夢想
·物理學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學第十一任校長
·研究生為助父“留任”校長編造茂名“最大貪污
·專訪:中新高校校長看好亞洲大學發展前景
·粵港合作“一試三證”首頒44張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