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地中小學陸續開學,很多學生和家長都忙著購買教輔書,教輔市場亂象再次引起關注。一些業內人士介紹,由于教輔市場需求大、利潤高,使得大部分出版社都想從中分一杯羹,“多”“雜”“亂”等問題成為困擾教輔市場的幾大頑疾。(據新華網2月18日) 每到臨近中小學開學,教輔用書泛濫校園的問題便會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應試教育指揮棒下的畸形利益鏈條也備受詬病。更重要的是,這種教輔亂象治而不絕也讓國家課程改革和免費教育改革“步履沉重”。與中國的“教輔漸欲迷人眼”不同,美國卻沒有什么教輔書,更沒教輔市場。其原因何在呢? 首先,美國的基礎教育基本上是由州政府負責的,各個州可能會因“州”制宜而使用不同的圖書;再加上美國私立、教會和公立學校體系繁多,每個學校因為學科設置和思想信仰不同也會使用不同的圖書和教輔。以致美國形不成統一的教學大綱和體系,自然也少有“標準化答案”的教輔書,更難以形成什么教輔市場了。 其次,美國的小學、初中和高中都是義務教育,所有的圖書都是由學校提供的。在每個年級開始之前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課程領取,然后在每個學年結束之后交還學校。因此,除非學生損害或丟失了教科書,一般來說是不用花任何錢的。像英語(論壇)課這樣的文科一般還統一讀些名著,如《紅字》、《雙城記》等,這些輔助讀物也是學校統一發的。 第三,教科書的設計也是美國沒有教輔的一個重要原因。每個科目的教科書都是像電話本那種厚厚的一本,動輒幾百頁。里面的信息也是極為豐富,基本上能寫的都寫了,沒有什么是教輔能補充的了。因此,在美國除了大學書店以外,一般書店基本上不賣教輔。 最后,公立學校本身也不鼓勵學生們使用教輔。一來是避免有了昂貴的教輔,會增加低收入學生的家庭負擔,是一種不公平;二來如果有了教輔以及教輔市場,那么有的教師或學校領導想必會利用此機會牟取私利,就會造成納稅人家長和學校教師之間利益的沖突,從而損害教育公平。 總而言之,美國的教輔數量要比中國少得多,結構也松散得多,這源自于兩國教育體系的不同。且不談教育制度孰優孰劣,筆者覺得至少有一點是我們值得學習的,那就是政府至少在公立學校創造了一個公平的環境,為每一個學生保證了物質條件,使得收入多少沒有成為阻礙學習的一個障礙。筆者認為這種公平的社會和教育體系才是最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 教育資訊 更多教育資訊
(《現代教育報》)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北大新任校長王恩哥:一所大學也要有夢想
·物理學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學第十一任校長
·研究生為助父“留任”校長編造茂名“最大貪污
·專訪:中新高校校長看好亞洲大學發展前景
·粵港合作“一試三證”首頒44張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