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價值體系怎樣走進學生心靈 代表委員熱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 3月5日是“學雷鋒日”,雖然雷鋒已離開我們整整50年了,但這個名字及其承載的精神依然是當代中國的關鍵詞。中央辦公廳日前發(fā)出通知,強調(diào)雷鋒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生動體現(xiàn)”,要求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 “學雷鋒活動讓我們更加關注一個問題,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如何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這不僅要有思想層面的關注,更要有實踐層面的舉措。”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qū)實驗小學校長方青說。兩會期間,“如何融入”成為許多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qū)實驗小學校長方青: 好的德育要讓學生看到 【代表說事】 一年前,我們學校提出“以愛育愛,以德培德”的辦學理念。在實踐過程中,很多人質(zhì)疑這種理念的可行性。我們自己也困惑:如何將這種觸摸不到,外顯不了的愛營造為可感知、可凝聚、可彰顯的學校文化?我們通過創(chuàng)設一系列以“愛”為主題的活動,以活動為載體,讓活動成為常規(guī),繼而走向經(jīng)典,在一個個活動中,讓學生受到愛的感染,從而也成為一個個具有愛的能力的人。 【代表建議】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強調(diào),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那么,怎樣做到“融入”呢?我認為,學校教育首先要讓學生“看到”,即看到老師和家長在做什么,怎么做的,能看到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在實踐中,我建議學校結(jié)合自身情況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找到“融入”的切入點。以我所在的學校為例,我們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關鍵詞“愛國”與“創(chuàng)新”作為教育的切入點,盡力落實在教育教學的每個方面。圍繞這兩個核心理念,我們按照學生成長階段性規(guī)律,正努力把10年來“感動中國”的人物故事編寫成中小學德育教材。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泰州中學校長蔣建華: 營造“負責任”的社會氛圍 【代表說事】 2005年,我到泰州中學任校長后提出“辦負責任的教育”,經(jīng)討論后寫入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之所以提“責任”,是因為一方面中國政府倡導“做負責任的大國”,因而樹立了良好的目標形象;另一方面,從我國教育內(nèi)部來看,還存在應試教育盛行、管理與決策“理想化”等“不負責任”的教育行為。我想,如果教育部門、各類學校和所有教師都有“負責任”的態(tài)度,那么,許多教育問題也就能得到解決。 【代表建議】 學校管理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內(nèi)在要求,學校管理者應從“愛與責任”出發(fā),以學生健康成長為落腳點實施教育。我建議,在各級各類學校開設責任教育課程,進而形成從小學到大學的責任教育課程體系,通過理念解讀、案例教學和社會實踐活動,讓一代代年輕人明白公民起碼的責任與義務,并自覺增強責任擔當意識,培養(yǎng)自身履行責任的行為與本領。當然,這種責任也要延伸到政府、家庭、社區(qū)以及全社會,共同營造“負責任”的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 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科技大學原黨委書記郭傳杰: 系統(tǒng)解決德育“倒掛”問題 【委員說事】 我兒子讀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回來問我什么是“四項基本原則”,我問他問這個干什么。他說,今天有位領導來學校,跟我們說“你們要牢記四項基本原則”。我當時就很納悶,這應該是對中學生和大學生講的概念,怎么對小學生講起來了呢? 【委員建議】 我建議,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過程中,相關部門要拿出一個系統(tǒng)、全程的“總體設計”,即先確定教育目標和內(nèi)容,然后根據(jù)教育的不同階段進行分解,在落實的過程中注意各階段的銜接和遞進關系。在這個過程中要遵守兩個規(guī)律,一是人的成長規(guī)律,比如小學階段適合進行行為規(guī)范教育,而大學階段更適合進行思想教育;二是學校教育不同階段有不同使命,要循序漸進,先基礎后高端。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大事記 2008年9月1日 “開學第一課”開講 2011年1月20日 《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指導綱要》印發(fā) 2011年5月 十部門共建中小學社會實踐基地 2011年12月28日 修訂后的義務教育課標突出德育時代特征 2012年2月 七部門出臺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意見(記者 張以瑾 柯進 高毅哲) (中國教育報 張以瑾 柯進 高毅哲)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北大新任校長王恩哥:一所大學也要有夢想
·物理學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學第十一任校長
·研究生為助父“留任”校長編造茂名“最大貪污
·專訪:中新高校校長看好亞洲大學發(fā)展前景
·粵港合作“一試三證”首頒44張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