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適合于微生物采油技術的地質儲量約110億噸,潛力巨大。微生物采油調控技術具有低投入、低能耗等特點,在地下不破壞油藏,在地面不污染環境,產出液可循環使用,實現了油藏保護性開發和油藏極端環境中的特殊微生物資源化利用,推動了我國油田可持續開發技術的進步,對提升我國科技與經濟競爭力產生重要影響。 我國現面臨著能源短缺與大量石油資源未有效開發利用的突出矛盾。全國現平均石油采收率不及35%,約有2/3的石油留在地下有待開發。微生物采油是一項經濟、有效的提高原油采收率技術,具有成本低、不傷害儲層、環境友好等特點,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向,但是,由于微生物采油過程中群落結構與采油功能調控技術難題沒得到解決,制約著微生物采油技術的應用和產業化進程。 近10年來,項目組在國家科技攻關計劃等的支持下,面向油藏保護性開采,針對微生物采油的關鍵科學問題及技術難題進行攻關,取得以下4方面創新成果:(1)針對油藏高溫、高壓、高礦化度極端環境,開發出油藏環境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分子檢測技術,揭示了油藏環境細菌和古菌的群落結構,解決了油藏極端環境微生物群落結構解析的難題;(2)提出采油過程中微生物“在位繁殖效應”理論,建立微生物代謝作用及產物對采收率貢獻的模型,開發出采油功能微生物分子識別與評價技術,為優化功能微生物菌群結構奠定了理論基礎;(3)由微生物采油調控技術體系出發,開發了一組高效采油菌種及營養體系,開拓性地實現了油藏保護性開采和微生物體系的循環利用,形成了規模化的工業生產能力,突破了采油功能微生物群落結構調控的技術瓶頸;(4)發明了微生物油藏井間示蹤技術,解決了采油過程中油藏微生物活動的動態檢測的難題,實現了微生物采油過程的動態調控,提高了采油效果,為微生物采油調控技術工業化應用奠定了基礎。本項目申請專利技術13項,授權發明專利5項、PCT專利3項,發表SCI和EI收錄論文40余篇。本項成果已應用于勝利油田和華北油田等生產中,近3年累計新增利潤超過2億元,取得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主要完成人:牟伯中、楊世忠、劉金峰等。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北大新任校長王恩哥:一所大學也要有夢想
·物理學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學第十一任校長
·研究生為助父“留任”校長編造茂名“最大貪污
·專訪:中新高校校長看好亞洲大學發展前景
·粵港合作“一試三證”首頒44張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