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4月20日電 (記者 郝孟佳)今天下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張大良、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郭新立、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王延覺、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副司長張東剛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為題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張東剛認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工作最根本的瓶頸是人才問題。 張東剛表示,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目前根據新形勢、新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例如高水平國際合作交流的體制機制還不夠完善,高素質外向型人才數量不足,服務國家外交戰略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國際的學術影響力和話語權有待進一步增強,中國的學術海外影響力有待進一步擴大,最根本的瓶頸是人才問題。 他說,未來十年,教育部堅持以推動學術交流合作為主線,充分發揮高校在世界文化交流融合中的獨特優勢,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堅持以我為主、積極穩妥,有步驟、有層次推進“走出去”工作,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增進國際理解、服務國家整體發展戰略作出新的獨特的貢獻。 訪談中,張東剛介紹了解決瓶頸的具體措施。第一,加強國際問題研究,著力推進全球問題、國際區域問題和國別問題研究,提高研究的戰略性、前瞻性和針對性。 第二,推動海外中國學研究,通過鼓勵高校與國外高水平的研究機構合作共建海外中國學術研究中心,面向海外學者設立中國問題研究專項,鼓勵高校吸引海外優秀學者參與研究項目等措施推進海外中國學研究。 第三,促進學術精品海外推廣,通過翻譯、推介改革開放以來高校最優秀的精品力作,展示中國高校學者的學術貢獻;還要重點建設一批國際知名的外文學術期刊和網站,鼓勵高校學者到海外發表和出版。 第四,大力培養國際優秀學術人才,人才是基礎,人才是“走出去”的保障,為此,我們要實施“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國際高端人才資助計劃”,著力培養引領學術發展的外向型人才和中青年拔尖人才,重點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翻譯團隊,培養造就一批造詣高深的翻譯名家。 第五,促進杰出學者訪學交流,大力支持優秀學者到海外進行講學、訪學,積極吸引世界一流專家學者來華從事合作研究,有計劃地引進海外高端人才和學術團隊。同時還要充分發揮海外華人學者的重要作用。 第六,積極參與國際學術活動和學術組織,設立國際學術會議專項,支持高校舉辦創辦高層次國際學術會議,鼓勵參與和設立國際學術組織、國際科學計劃,積極參與和推動國際學術組織的有關政策、法規、規則、標準的研究和制定。 第七,發揮港澳地區在國際學術交流合作領域的優勢,探索內地高校與港澳高校研究機構合作的新機制,構建新的交流平臺,共同推動中華學術“走出去”。 張東剛說,高校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主力軍,在實施國家文化“走出去”戰略、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偉大進程中,承擔著光榮使命和崇高責任。在新的起點上,實施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計劃,對于深入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進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國際化水平,擴大中國學術的國際影響力,妥善回應外部關切,增進國際社會對我國基本國情、價值觀念、發展道路、內外政策的了解和認識,展現我國文明、民主、開放、進步的形象,增強我國國際話語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張東剛還說,經過十年左右的努力,通過加強國際學術交流合作的內涵發展、品牌建設,國際學術交流合作體制機制更加完善,高端國際型人才培養體系基本形成,服務國家外交戰略能力大幅提升,國際學術對話能力和話語權顯著增強,中國學術海外影響明顯擴大。 (人民網-教育頻道 郝孟佳)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北大新任校長王恩哥:一所大學也要有夢想
·物理學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學第十一任校長
·研究生為助父“留任”校長編造茂名“最大貪污
·專訪:中新高校校長看好亞洲大學發展前景
·粵港合作“一試三證”首頒44張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