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總理曾指出:“如果經貿關系象征著今天的話,那么青少年交流和人民的友誼則是兩國關系的未來。” 十二年來,魅力校園一直堅持推動我國藝術教育創新,不斷傳播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是我們一直為之奮斗的目標和理想。十二年來,魅力校園攜手中國優秀青少年藝術團體,對外交流活動碩果紛呈,收益頗豐。事實證明,我們優秀的青少年藝術團體能夠將我國精粹傳播于世,使國外更加了解中國,亦使青少年能夠近距離的清晰地感知世界,開闊國際視野,學習國際化的成功,為中國未來的發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而多年來,魅力校園一直為這片赤誠的事業,為這樣清晰的未來矢志不渝的奮斗著,為此,記者特別采訪了“魅力校園”品牌創始人郭海霞主任。 記者:郭主任,魅力校園為什么要進行國際交流活動?今年主要是以什么樣的形式和規模來組織呢? 郭海霞:魅力校園的“東方復興““文藝復興”策略,堅持推動我國藝術教育創新,不斷傳播中國文化走向國際!中國的青少年藝術教育是魅力校園一直致力的工作與夢想,十二年來,得到了老師、學生與家長對青少年藝術交流的重視。我們始終如一、堅持不變地是,讓孩子們促進藝術融合、感受藝術氛圍,在展示中收獲自信,在學習中拓寬視野,魅力校園的國際舞臺敞開給所有優秀才藝青少年。而我們今年的交流活動,更是得到了各國政府機構和組織的認可和支持,將會更具規模更盛大更具影響力。我們仍將以大型綜藝盛典的形式,把好的節目帶出去,燈光璀璨的舞臺上展示中華民族強大的未來身影。魅力校園的責任就是讓優秀的少兒藝術團體攬得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盛迎!帶出去,請進來!有機會把我們的青少年面貌展示給世界,收獲世界的不同與精彩,有國際化的思維,我們的未來就會贏在起跑線上。 記者:魅力校園與其他的交流活動不同之處怎么體現?有沒有不同于他人的特色和意義? 郭海霞:魅力校園的活動一直備受各有關部門領導,師生家長的重視和認可,我們真的是非常的感謝。大家的關注就是我們努力的動力,魅力校園做的是藝術教育,而交流活動正是通過藝術來連接我們與世界,也是通過藝術與國外青少年溝通聯絡感情,藝術無國界,自有他動人與親和之處。例如韓國活動,孩子們實現了一個夢寐以求的航海經歷,2226年以前,明朝一個叫鄭和的人從那中國出發,他駕船航行促進了文明,促進了與海洋各民族的合和,而今天孩子們的使命不僅如此,我們寄望此行會引發他們對未來的抉擇。進韓國后,孩子們觀看的亂打比賽更讓他們興奮不已,那是一個全場互動的節目,而不是正襟危坐的你演我看,氣氛十分熱烈興奮。而在我們的孩子表演過后,我們發現,在交換禮物的時候,不管是韓國孩子還是中國孩子,他們的眼神中已經開始滿含了那種依依不舍,我們看到,語言差異并不是一種障礙,反而為心底的交流增加了內容。交換禮物過程中,孩子們一直在純凈的微笑,也一直在合影留念,他們不想忘記這個特別的瞬間。可以說,在這樣一個純凈的藝術交流活動中孩子們完全打開了心門,增進了了解,互相鼓舞貼近,這是一種感動,是一種噴發于藝術之上的感動。今年的韓國活動更不一樣,韓國政府特別邀請中國的青少年與韓國的青少年一起走上街頭,進行街頭巡游活動,展示青少年的風采,大家都很期待。另外,我們的新馬活動活動一直有特別的意義,有溫州的老師也在反映,從新馬回來以后,有不愛吃飯的孩子也變得愛吃飯了。我們知道,很多國家的美食都是讓我們欲罷不能的,但是,出去后我們發現,起初,有些孩子是不適應國外的飲食習慣的,在過程中會有不適應的現象。在沒有家長陪伴的幾天里,要體味當地美食,還不能隨意去買零食。對他們來說,回來后反倒更珍惜我們習慣的飲食。青少年出去,體驗的確實應該不只是服務,而是整個過程,給他帶來哪些烙印。我們以藝術的形式走進名校,老師看到孩子的變化會有種解讀,作為校長,看到孩子的變化會有感悟,而在孩子的記憶中,是一種呼吁。一次活動改變一生,不是沒有可能的,是有示例的。這就是我們交流工作的升級。 記者:十多年來,我知道您一直在為青少年藝術交流工作而努力著,那您感覺工作是不是也有一些不足呢?對未來工作的規劃和期望是什么呢? 首先,魅力校園的交流活動從多年前的摸索到現在形成規模,也是經歷了很多磨礪與改進的,碰到不足,我們一定會找原因,找方法完善工作,我們更希望聽到老師和孩子們更多的反饋與心聲。其次,我們有條件給孩子們帶出去,每一個環節都要努力作的更好一些,我們的歌唱舞蹈的形式很多都過于雷同,我們的展示環節做成了樣本,哪種風格更適合青少年的表演,我們也需要專家的建議和青少年的心聲。我們最大的希望就是把意義完美的交流活動融入孩子的成長。我們承載的是任務是責任。 記者:今天特別感謝您接受訪問,相信抱著這樣偉大夢想的工作團體一定會得到大家的認可和支持! 后記:通過對魅力校園工作的了解及本次采訪,記者看到了魅力校園青少年藝術交流的火爆程度,也看到了魅力校園對中國青少年校外藝術教育的貢獻。對于學校來說,這是一種對中國校內教育空白之處或薄弱之處的有力補充,這是一種擔當、一種配合、一種補充,對于學校的老師和孩子們來說,這樣的交流活動更為青少年放眼世界架構了一座橋梁。這是一種共同的提升工作,也是中共同的重責。不難想象,了解世界的中國青少年一定會拿出自己超國際化的視野,指揮強大的未來。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北大新任校長王恩哥:一所大學也要有夢想
·物理學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學第十一任校長
·研究生為助父“留任”校長編造茂名“最大貪污
·專訪:中新高校校長看好亞洲大學發展前景
·粵港合作“一試三證”首頒44張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