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為外來工子女提供托管 位于康樂村康樂橋頭的“鳳陽街道文化活動中心”,從去年2月起正式變身“小雁子計劃”社工站,為鳳陽街道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及其家庭提供服務。海珠區康樂村鳳陽街是全廣州外來務工人員最集中的街道之一,外來工人數達到20萬,在校的18歲以下的外來工子弟約有1萬2千人。該項目以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形式開展,由海珠區團委和世界宣明會共同出資,投入經費165萬元,委托海珠區啟創社會工作發展協會提供為期三年的專業社工服務。外來工子女在放學后,可以來這里寫作業、玩游戲、讀課外書,寒暑假期間還可以參加音樂、美術、甚至是英語(論壇)外教興趣班,全部免費。 每天需3~5名義工照看 昨天,記者來到鳳陽街“小雁子計劃”社工站。康樂小學二年級學生萬玟婷一邊玩乒乓球一邊說,自己每天下午3時30分放學后就來到這里,除了寫作業和打乒乓球,最喜歡玩的是一個叫“心臟病”的桌游。 據負責“托管”服務的義工馮斯敏介紹,“小雁子”社工站開放時間是周二至周六,從早上九點開放到下午六點,每天大約有30個小朋友來這里,每天需要3~5名義工照看。 據啟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社工彭展瓊介紹,開學時算是“社工站”比較清閑的時候,每天只有幾十名孩子,但到周末及寒暑假期間,高峰期人數每天達到150人,那時就需要20名左右社工同時看管。“假期我們有很多興趣班,今年暑假我們計劃開夏威夷吉他班和非洲小鼓班。” 培養外來工子女也成義工 社工彭展瓊說,他們開展的服務不僅僅是“托管”,還包括培養這些外來工子弟成為“義工”,以及改進他們與家長的關系等等。 建140兒童友好社區 省婦聯權益部部長周佑英認為,相對于其他年齡階段的人群來說,兒童跟社區的聯系最緊密。孩子越小,他們對社區的依賴最明顯。“在小區里玩得最多的是誰?是孩子,尤其是低齡兒童。” 正因為如此,廣東省婦聯在全國首創了建設“兒童友好示范社區”的活動。到目前為止,全省比較成熟的“兒童友好示范社區”已達140多個。周佑英介紹,今后的目標是要求每個區都要建設“兒童友好社區”,到2020年,兒童友好社區的建設要達到90%。 周佑英表示,“兒童友好社區”評選條件就包括了對兒童安全的保護。“不僅要保護兒童免受暴力和虐待,還要保護兒童的人身安全。” 市婦聯兒童部部長許東雨介紹,市婦聯也認識到了社區建設對孩子的重要性,已經要求廣州每條街道都建設街道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可以承擔一部分托管孩子的職能。 定期家訪著眼安全 首個“兒童友好示范社區”社工楊時河說,在關注兒童安全方面,服務中心更注重對家長的培訓和指引。“比如,如果每次見孩子來服務中心都是無人陪伴的,我們社工就會上前詢問,為什么沒人陪著來?” 而且,社區社工還會每周定期家訪,如果覺得某個家庭會出現無人陪伴等安全漏洞,我們會提醒他們。 孩子無人看管可送服務中心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全國首個“兒童友好示范社區”廣州蘿崗區聯合街黃陂新村社區“探營”。 這個家庭綜合服務中心位于廣汕路附近的黃陂新村,干凈整潔。記者發現,其大部分功能幾乎都是為社區兒童量身打造的,不僅有室內的兒童康樂區,還有室外的游樂場;不僅有兒童日托中心,還有兒童庇護所;此外還有親子活動中心、兒童日托中心、一對一個案室、綠色網園等。 記者在服務中心看到,幾個老人正在電視區看電視,孩子則在社工的陪伴下在康樂區玩耍。社工楊時河說,老人把孩子帶到服務中心來玩,比老人一個人在家帶孩子更安全。“因為老人一個人在家,上個廁所,孩子都可能出現安全問題,而帶到中心來,有社工看管。” 二樓的兒童日托中心,淡藍色的墻紙、白色的桌椅,還有小小的書柜。這里是孩子放學后學習的地方。 “尤其是周二和周四,孩子放學回家比較早,大多父母還沒有下班,這一時段,如果家中無人陪伴,顯然是一個安全隱患。”楊時河說,那些家里沒有成人陪伴的孩子,放學后就可以來服務中心的兒童日托中心。“這里會有社區督促、輔導他們寫作業,或者組織他們搞一些活動。” 在服務中心的二樓有一個綠色網園,每到周末對孩子開放,如果孩子上網超時,網絡就會中斷。 “服務中心畢竟不是一個專門的托管中心,如果大家都把孩子送到服務中心來,我們也沒有能力照看。”社工說。(文/記者黃蓉芳、羅樺琳 通訊員岳嘉/記者倪黎祥、喬軍偉) (廣州日報 黃蓉芳 羅樺琳 岳嘉 倪黎祥 喬軍偉)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北大新任校長王恩哥:一所大學也要有夢想
·物理學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學第十一任校長
·研究生為助父“留任”校長編造茂名“最大貪污
·專訪:中新高校校長看好亞洲大學發展前景
·粵港合作“一試三證”首頒44張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