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 日,由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企業發展研究院與法國馬賽商學院聯合舉辦的上海交通大學-法國馬賽商學院2012 中國企業國際化高峰論壇-企業家與學者的對話”在上海交大華山路校區中院大樓圓滿舉辦。 論壇由上午的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前瞻和下午的中國企業國際化案例和專家與學者的對話三部分組成, 以學術界嘉賓與企業界嘉賓對話的形式討論了在歐洲經濟的動蕩加劇了全球危機兩次探底,中國新一輪經濟刺激政策的效果充滿著不確定性,中國與國際市場均充滿著諸多變數的大環境下,中國企業國際化路徑,風險管控,技術與品牌的國際化管理以及可持續發展等。 馬曄華教授代表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企業發展研究院院長王方華教授致辭 羅蘭貝格大中華區副總裁,高級合伙人——丁杰,他正在就國際資源嫁接機遇,以及海外并購,2個角度講述中國企業實現全球化轉型的進程。 普華永道企業融資與并購部合伙人——圖為魯俊先生正在分享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案例,他指出如今大多數有實力的中國企業對北美及歐洲地區的并購,表現出很大興趣。原因其一、擁有較好的產品或技術;二、家族企業便于并購;三、歐洲北美面臨經濟不景氣,并購成本價低。他指出,從中國企業海外并購趨勢看,私募股權基金PE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與傳統的銀行債權融資不同,PE提供股權融資。荷蘭外商投資局近期的幾樁案例印證了這一趨勢。當然,PE介入的海外投資也完全可以是綠地投資即在海外新設分支機構。 魯俊先生 Klaus Meyer博士分享國際化進程模型之后,向正考慮全球化的中國企業提出5個問題:如何管理并購公司的技術和品牌?如何選擇、培訓海外管理人員?如何控制海外投資風險?如何處理來自公司本身、中國政府、東道主國家的三重壓力?如何實現跨文化溝通? 法國馬賽商學院經濟管理學王華博士,關于“大型國有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演講,頗受歡迎,多個企業家和學者就這個話題,展開了討論與分享。 下午的企業案例專場,由21世紀經濟報道副主編王云帆先生致辭。 法國索邦大學經濟學教授,Xavier Richet以中國一拖集團(YTO Group)為案例,分析中國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海外并購的意圖:吸引先進技術,建立海外研發中心和獲得海外被收購的企業的品牌和成熟的銷售渠道。 奇瑞海外實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上海交大EMBA學員王沫先生與大家分享奇瑞 “走出去”和“走進去”的理念。10年歷程,奇瑞成長為中國本土品牌的摯旗者,成功地探索出了中國本土汽車品牌國際化的可行道路。 意大利都靈大學教授,Giovanni Balcet博士以長安汽車在都靈的研發中心為案例:外商投資的領域不是純粹的并購,而是技術的創新和文化的融入。 澳大利亞肯迪大學,Jane Menzies博士以華為在澳大利亞的投資為案例,分析了在澳大利亞投資的政治環境。政府的干預對中國在澳直接投資的負面影響極大,使中國企業處于不公平的競爭中。由此可見,中國公司在當地的企業政治化戰略必不可少。 論壇加強了學術界與商界的互動。來自上海交通大學,法國馬賽商學院,中歐國際商學院,法國索邦大學,意大利都靈大學, 美國羅林斯學院,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等中外知名高校的學界專家,以及來至羅蘭•貝格,普華永道等世界頂級咨詢公司的專家參加了此論壇, 與來中興通訊,奇瑞汽車和無錫尚德等不同行業的的企業嘉賓一起,通過案例分享和對話的的形式,多維度地探討中國企業國際化路徑、不同的海外擴張方式,國際化人才的打造,國際化研發與創新管理等。 《商業評論》主編顏杰華先生圓桌討論致辭 本次論壇還首次開設“CEO與HRBP戰略對話”的分會場,以“變革領導力”,“人才變革”,“組織發展”和“跨文化管理”四個主題,分享和深度探討了中國知名企業在“走出國門”的發展之初,“落地生根”的成長時期,“枝繁葉茂”的成熟時期,全球跨文化管理的機遇,挑戰和經驗。 關于上海交大-法國馬賽AEMBA項目 成立于1872年的馬賽商學院,是法國第一所商學院,同時也是法國十大精英商學院之一。同樣具有百年歷史的上海交通大學與馬賽商學院于2002年聯合設立上海交大-法國馬賽商學院AEMBA項目,包含在職國際雙學位EMBA和在職國際MBA(品牌與創新管理,全球管理,投資于金融管理,人才領導力等四大方向)兩大課程。該項目金融時報全球排名第61位,位居百強之列,并獲得三大國際認證: AACSB,EQUIS,AMBA。是唯一的中外高校均獲得AACSB,EQUIS和AMBA三大國際認證的MBA及EMBA 項目(全球僅有1%的商學院獲得三大國際認證的殊榮)。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北大新任校長王恩哥:一所大學也要有夢想
·物理學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學第十一任校長
·研究生為助父“留任”校長編造茂名“最大貪污
·專訪:中新高校校長看好亞洲大學發展前景
·粵港合作“一試三證”首頒44張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