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李景田日前在中央黨校培訓部學員論壇上說,一段時間以來,在中青年干部中走捷徑、討巧的傾向有所發展,且有成風之勢。這與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要求相悖,令人擔憂。 什么東西才是人自己最重要的?當代青年應該堅守著一份什么樣的真情實感?應該擔當著一份什么樣的事業追求?應該收獲著一份什么樣的尊重認同?從9月10日起,推出特別策劃的青春狀態三部曲系列報道,這些報道中的多位主人公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人,歸根結底要活在那些真誠的而不是虛假的情感關系當中、活在對自己喜歡的事業的追求當中、活在別人對你的發自內心而不是表面的尊重和認同當中。 青春狀態三部曲之二:亮出真追求 平凡的一年、平凡的季節、平凡的一天……貴州愛心之家的王遠貴、張行巍繼續在大山中傳遞著知識的火種;黑龍江省西部計劃志愿者臧婷婷游刃有余地處理著團縣委中的各項事務;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招生辦)的新生吳夢穎開始在象牙塔內追尋自我;北京大學的趙瑞結束了兩年的支教生活徜徉在熟悉又陌生的校園中為接下來的事業拼搏…… 他們平凡又偉大,他們在學習與實踐中錘煉自己,他們在自己深愛的崗位上實現自我,他們活在自己喜歡的那份事業追求里,他們活在無限的奮斗與奉獻中,他們活出了人生的真追求。 我愛這份事業 我愛這份奉獻 在貴州邊緣山區,有這樣一個群體,感動了當地百姓和無數網友。他們立足于高校,以論壇為平臺,以網絡為力量,定期從高校乃至社會選派志愿者以支教助學的形式援助教育匱乏的貧困山區。 他們就是貴州愛心之家支教團的志愿者們! 2007年,愛心之家支教團發起人華中農業大學(招生辦)貴州籍大學生王遠貴前往貴州省黔西縣中建鄉紅板小學進行社會實踐。當看到該校師資狀況時不由得感嘆西部農村教育的未來在哪里? 該校當時七個年級,共有學生222人,而教師卻只有6人…… 2008年,在徐本禹的感召和指導下,在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大力支持下,在對貴州山區教育現狀進行深入調研后,王遠貴、張行巍、李奇、劉美等大學生于4月15日在華中農業大學率先成立了愛心之家支教團非營利性公益組織,針對貴州山區進行支教幫扶。 愛心之家支教團宣傳彩頁。張行巍供圖 愛心之家支教團自成立以來,至今已在北京、福州、南陽、武漢等地建立起志愿者服務點,目前有專職工作人員3人、大學生志愿者義工78人;2008年至今共有一年期支教志愿者100人次、暑期支教志愿者200人次、志愿者會員總數超過3000人。支教助學幫扶點覆蓋貴州黔西、金沙、平塘、關嶺、黃平等縣共計36所鄉村中小學。 回首這四年多的支教歷程,作為愛心之家支教團發起人之一的張行巍感觸頗深:我覺得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驅動力。我們所做的每一個件事背后的驅動力是出于現實所迫還是內心的心之所向,將決定活著的幸福度。我參加支教活動的這幾年,一直覺得不是我在幫助別人,而是別人重塑了我。在這個追逐的過程中,我找到了一種存在感,人若失去生存的價值就會活在虛偽和無聊之中。 這是我喜歡的事業,我一定要堅持下去。除了參加支教助學活動,如今的張行巍還積極參與關愛農民工子弟和殘障兒童等公益項目。 9月7日,北京大學的趙瑞來到研究生處報道,對他來說,校園是那樣熟悉又陌生。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這是北京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有一句口號,而趙瑞則用了兩年時間實現了一個夢想。大三暑假,他休學一年,自己聯系了甘肅天水的一所山區小學,開始了第一次支教。一年的時間是那樣短暫,大四畢業后,他加入了北京大學第十三屆研究生支教團,前往西藏自治區拉薩市進行了第二次支教。這兩年的支教生活我體會過山村的冰冷冬天、高原上身體的極度反應、自己做飯的酸甜苦辣…… 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如果不是走進甘肅的山村和青藏高原的民族地區,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基層人民的所思所想;如果不和農村娃子和藏族小伙成為朋友,就永遠不可能理解他們生活的艱辛和難言的苦衷;如果不是在西部生活這兩年,在城市的的水泥森林中就無法體會祖國的廣闊和多樣。對趙瑞來說,支教是自己投身于實踐、投身于社會的開始,更是他追尋自己追尋事業的開端。學業結束后,我希望能夠真正投身到為國家和人民做貢獻的事業中去。 愛心之家支教團。張行巍供圖 堅持我的選擇 青春更加壯麗! 在2012年黑龍江省西部計劃志愿者臧婷婷的簽名中這樣寫道:因為這個選擇,青春更加壯麗! 志愿者工作證。臧婷婷供圖 能夠成為一名西部計劃志愿者,被冠以具有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愿者精神的光榮稱號,我深感榮幸和自豪。臧婷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作為志愿者參加到團縣委的工作中有一個月左右,我一個初出茅廬不諳世事的黃毛丫頭逐漸感受到了志愿服務工作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臧婷婷說。 因為熱愛,所以執著。臧婷婷并沒有因為工作的不順利而停止學習和前進的腳步。相反,她不斷的向領導、同事和其他志愿者學習,既然我選擇了這份職業,我就要堅持下來,干出點成績。 如今,臧婷婷已經漸漸從熱愛轉變為踏實。我能夠很從容地完成團縣委領導安排下來的工作,在2012屆西部計劃志愿者中,我很榮幸地為大家做了認證的工作,并負責維護黑龍江省青年志愿者的官方。她笑著說,言語中透露著自信和滿足。 如果把時間往回撥一個月,臧婷婷可能想不到自己會進步的這么快。剛到服務地參加工作的時候,她日記里寫了這么一段話:看著身邊的人每年忙忙碌碌,兢兢業業,但又有幾個人能發自內心地說一聲我深愛著自己所做的一切?大家都被現實牽絆住了,但是卻又無法擺脫,因為我們的確活在現實中。回想到當時的選擇,她感慨萬千,并暗自慶幸自己堅持下來了。 愛一行,干一行 干一行,愛一行 吳夢穎是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2級財管專業學生,剛到學校報到的時候她顯然有點憂郁:大學怎么過?如何學習專業知識? 9月4日,繼傳統開學典禮之后,中青院8個院系又獨自開起了小灶,上起關于經濟學是什么、政治學是什么等問題的專業認識課,由系主任親自上陣解說。 人,歸根結底要活在自己喜歡的那份事業追求里。開學典禮上聽到的這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 我不再迷茫了,學校老師說的很對,要找準自己的定位,將來從事自己喜歡和樂于接受的事業,并為之奮斗。參加完經濟系專業認識課之后,吳夢穎心里有了底。 吳夢穎是幸運的,她還有四年時間去找尋自己發自內心真正喜歡的事業。而她的一位學長,卻正在糾結和徘徊。 我很遺憾,遺憾曾經也有非常喜歡的追求,但最終并沒能堅持。馬上面臨大學畢業的嚴同學仍然在為以后的職業選擇發愁。 大一時,我很踏實認真地學著,但逐漸,對有些課程開始不重視。再后來,自己變得越來越功利,也變得越來越短視。到了大四,我想的更多的不是自己喜歡什么,而是哪份工作收入更高,哪種行業工作更輕松。或許到了今年12月份我也會去考公務員(),但我自己明白,這時候的動機與三年前相比已經完全變質了。 迷茫與彷徨讓人遺憾,但只要未曾放棄總會有自己的作為,我大學三年可能失去了很多東西,但我會抓住大學生活的尾巴,好好反思,不論考公務員還是工作都要干出一番事業。 愛一行,干一行是完美狀態,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可能我暫時沒有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業,需要先就業后擇業,干一行,愛一行。他開玩笑地稱這叫曲線救國。 嚴同學絕對不會是一個人,現在的青年學子主體性還沒有完全發揮,畢業了沒找到喜歡的職業怎么辦?先就業再擇業?很多青年只能得過且過了。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共青團工作理論研究所所長吳慶指出,年輕的一代初入社會,最開始或許都帶著最純真的理想與追求,但他們缺乏判別能力,不了解工作狀態。面對社會的巨變,面對各式的挑戰如何保持人生的追求,怎樣實現理想,這需要整個社會不斷去推動。 人能夠追求自己喜歡的事業,真是一種幸福。可惜的是,很多人會在環境的變化、周圍人的影響下逐漸偏離自己的目標。等到某天醒悟時,才會懊惱:當初要是一直堅定地去做的話,現在肯定已經有收獲了!嚴同學希望自己的這段經歷能夠給師弟師妹們以啟示。 青春狀態,青年語錄 人,歸根結底要活在自己喜歡的那份事業追求里強調出了人的主體性,青年不是工具,要自己把握自己,要挖掘自己的興趣與特長,在生活中不單單為物質為金錢而奮斗,而是為了事業為了一種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吳慶這樣說。 也許,每一位青年都有著他們自己的解讀方式。但是他們都不約而同的表達了一種趨勢:當代青年要活出真追實干。 我的青春我做主。西部計劃志愿者劉潔供圖 參加西部計劃,是我此生不悔的選擇,這段服務經歷也將是我一生最寶貴的財富。一日志愿者,一生志愿情。選擇西部計劃,我將在祖國的西部邊陲盡情地放青春,珍惜這份情,并將志愿精神傳承下去。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新疆克州阿合奇縣志愿者劉潔這樣說。 從小,老師就一直教導我們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用在這里也很合適。只有對這份事業追求充滿著熱愛并且葆有堅定的信念,我們才能在奮斗中充分調動主觀積極和能動性,才能不求回報地付出。所以既要做我們所熱愛的,同時也要熱愛我們正在做的事情。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少年工作系2009級學生崔家通說。 來自陜西省學聯的王帥同學在上說:青年大學生要建功立業,就必須把個人的興趣特長與社會發展方向相結合,找準自己的定位和立足點,不隨波逐流,不沉溺于幻想,不怨天尤人,讓自我加壓、比學趕超成為自覺行動!用青春譜寫無愧于時代的優美華章! 這就是當代青年的青春狀態:選擇自己喜歡做的,做好自己內心選擇的。他們活出了真感情,亮出了真追求,用有限的青春譜寫著無限的生命光輝。 (記者張婷 周志剛 劉洪俠) (【字號:大 張婷 周志剛 劉洪俠)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北大新任校長王恩哥:一所大學也要有夢想
·物理學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學第十一任校長
·研究生為助父“留任”校長編造茂名“最大貪污
·專訪:中新高校校長看好亞洲大學發展前景
·粵港合作“一試三證”首頒44張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