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惠用在刀刃上
拒絕“科技貴族” 補缺招標制度 來源:《新文化報》 在上海“千人計劃”創業投資論壇上,海歸人才熱議如何建設適宜的軟環境。 近年來,隨著海外人才引進數量的增多,且分散到各個地域,各地引才環境在發生變化。健全和完善的軟環境是保證人才發展的長久之計。海歸發展所需要的軟環境是指從制度政策、投資環境、科研發展到法律體系、生活保障等一系列有利于其創業和長期發展的配套綜合服務體系。如何改善引才環境、吸引更多的海歸人才落戶創業是各地區應重點關注的問題。8月份,在上海舉行的“千人計劃”投資論壇上,“適宜的軟環境”被重點提及。究竟海歸人才發展最需要哪些方面的軟環境? 大力支持風險投資 “對于已經頒布的優惠政策,各部門執行時要落實到位,切切實實地讓真正創業的海歸人才受益。”福州新北生化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友玲說,各部門共同聯手、協調落實好各項政策是海歸人才發展最需要的軟環境。 丁友玲表示,在創業初期,由于引進的設備出現故障,加之恰逢東南亞金融危機,導致當時的投資公司撤股,銀行也不提供貸款,企業首先需要還清投資公司股份,因此發展非常困難。而出臺的政策由于落實不到位,企業并未獲得幫助,只能停止科研開發,還貸為先,歷經5年才還清貸款。 此外,她還指出,在軟環境建設上,要加大風險投資力度,建立專家評估機制,不要急于求成,不能只求百分之百的成功而不敢進行投資。“在投資的一批項目中,有30%的成功率就算是很好了。國家在做風險投資時要有允許失敗的度量,這樣才能有利于中小企業不斷做大做強。” 防止培養環境政策過頭 青島賽爾環境保護有限公司董事長范迪認為,在影響海歸回國創業的軟環境中,認同環境和培養環境最為重要。要認同海歸人才的身份和技術,并對給予資助的歸國留學人員設定嚴格的階段性工作考核和業績目標,防止政策過頭的培養環境。 范迪1995年回國創立民營企業。他說,自己是在既沒有認同環境,又沒有培養環境的情況下成長起來的。“最初出去投標,同行會諷刺地說‘在國外混不下去才回來’等話。”此外,他以環保企業為例分析,海歸創辦、經營壯大的企業很少,“原因很簡單,社會沒有認同你或你的技術”,而隨著近幾年國家給予海歸人才大量的優惠政策,認同環境和培養環境逐漸變好。 范迪表示,目前國家已經為海歸人員提供了良好的創業與發展環境,但要防止培養環境的政策過頭。“有些項目,各級政府大把資金支持,會引起不公平競爭和‘科技貴族’,也會嚴重影響其他科技人員或創業者的工作熱情。”他建議要對給予資助的歸國留學人員進行動態管理,對引進的高級人才設定嚴格的階段性工作考核和業績目標,優勝劣汰,防止一旦他們進入了某某計劃,就一輩子是這類“計劃族”的人。 制定招標法實施細則 2002年李志堅回國創業,成立了以政府決策咨詢為主要業務的廣州商道咨詢公司。他表示,從軟環境建設的角度看,政策法規的建設十分重要,尤其是國家要制定招標法實施細則,各地根據國家招標法依法起草實施細則,促進決策咨詢行業的發展。 “政策環境是企業發展環境中的重要影響因素,直接關系到市場公平和準入門檻等。”李志堅表示,目前當地的招標制度規定,一個規劃超過30萬元就要招標,由于招標制度實施方面的缺失,導致花費3個月時間編制的一個規劃也只能要價30萬元,價格10年不變。而隨著近些年物價、成本的上漲加快,利潤空間只能不斷下滑,不利于決策咨詢市場的擴大。此外,國家招標法規定,咨詢課題低于50萬元不用招標,但部分地方政府在執行過程中連10萬元也要招標,嚴重制約了決策咨詢行業的發展。 對此,李志堅建議,由國家發改委出臺《加快中國決策咨詢行業發展的意見》,制定招標法實施細則,規范決策咨詢市場機制,促進中國決策咨詢行業做強做大。“由中國社科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國家級智庫牽頭形成中國智庫聯盟,形成決策咨詢的標準、價格指數等。”張璇(【字號:大)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北大新任校長王恩哥:一所大學也要有夢想
·物理學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學第十一任校長
·研究生為助父“留任”校長編造茂名“最大貪污
·專訪:中新高校校長看好亞洲大學發展前景
·粵港合作“一試三證”首頒44張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