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早上,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張杰身著正裝、佩戴校徽走進2012級新生中,為他們上新生研討課,鼓勵交大新生將追求科學和真理當做“終身熱愛的事業和信念”。 不到8點,教室里便坐滿了學生,習慣踩著點上課的幾個男生走到教室有些吃驚,紛紛打聽“這是什么情況”?物理系新生李同學說,他前幾天知道校長要為新生上課的消息,非常驚喜。通過教務系統選好課后便一直期待今天,很早便來占座。 與傳統課程不同,這堂名為《物理學:傳統與文化》的新生研討課是以讓張杰兩個深有感觸的故事為開場的。第一個故事關于“熱愛”,他認為學生喜歡的授課老師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將對專業、對學科的熱愛在本科階段傳遞給學生;第二個故事與“激情”有關,身為77級畢業生中的一員,張杰歸結77、78級畢業生成功的原因在于“對真理的執著追求和追逐夢想的激情”,有了這兩點,可以成就未來。 從三大行星定律到牛頓三大定律,從牛頓力學到量子力學,張杰為新生描述了物理學的歷史畫卷,又帶他們到未來藍圖。 張杰充滿激情的授課引發了同學的討論,問答時間一開始,大家紛紛舉手向校長發問。當人文學院的新生提出“物理學從傳統和文化得到哪些靈感”的思考,張杰笑道“太棒了”,他非常高興交大的學生不拘泥專業,文科生也對物理學感興趣。 90分鐘的新生研討課很快結束,張杰額外增加的3個問題回答完后,同學們還是顯得意猶未盡,認為今天與校長的近距離接觸更了解求學的大學精神,對未來學業發展更為清晰。 事實上,上海交大自2006-2007學年開始,為一年級本科生每學期都開設研討性質的課程,其目的不僅在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習者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 張杰告訴記者,在上海交大,已有一大批“大師級”人物開始給新生上導論課,他本人就十分愿意在課堂上將自己對物理的思考與新同學分享,愿意做他們進入科學殿堂的“向導”。 據了解,新生研討課是特為新生開設的一些針對教學場景進行特別設計,以探索和研究為基礎,強調師生互動和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研究型課程,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完成大學一年級這一關鍵時期的轉折,并為后續學習打好基礎。其授課老師,都是教授,內容全憑教授的治學心得和興趣,都是教授的“拿手好戲”。 “越來越多的院士、‘千人計劃’專家、特聘教授等高層次人才將陸續走上上海交大本科生講臺,帶領學生走進神圣的科學殿堂。”張杰充滿信心地說。(記者 許婧) (中國新聞網 許婧)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北大新任校長王恩哥:一所大學也要有夢想
·物理學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學第十一任校長
·研究生為助父“留任”校長編造茂名“最大貪污
·專訪:中新高校校長看好亞洲大學發展前景
·粵港合作“一試三證”首頒44張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