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1974-,武漢大學( 招生辦)信息管理學院出版科學系教授博導,計算機學院教授碩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客座教授,博士,美國PSU等校訪問學者,2010年赴新疆大學人文學院支教獲聘客座教授,輿情分析、研究、文本挖掘和學術評價等領域知名學者,武漢大學互聯網科學研究中心主任(2011年8月成立),武漢大學70后學術團隊“數字人文與語義挖掘”負責人,ROST虛擬學習團隊創始人,曾兼任兩家軟件公司技術總監,武漢大學新教師培訓教師。曾先后擔任CSA2009等數十個國際會議程序委員會委員和多家期刊編委,先后接受近百家媒體采訪,并多次撰寫內參供黨和國家領導人參考。曾先后與業內主要的輿情分析公司和政府機構做技術交流,是中國較早展開研究(2008年)的學者。研究成果曾被權威期刊英國《Nature》引用發表。發表論文約40篇,專利4項,軟件著作權19項,內參5篇,研究報告5部。 主要教學科研成果及影響 ■2011年撰寫互聯網方面的內參5篇
■2011年6月14日,人民日報:“論文亂象談”,并獲批新聞出版總署科研項目:學術論文(著作)亂象治理和出版平臺建設研究 ■2011年5月發表“中國城管網絡形象分析報告”,該報告引發國內學術界關注,有關主管部門及300家媒體做了報道,新京報、中國青年報對該研究做了專訪報道 ■2011年4月發表“2011年1季度網絡輿情報告” ■2010年9月發布暗鏈分析的內部報告,約200家媒體做了報道,赴工信部、360和CNCERT做技術報告 ■近年共設計50余款軟件,本人編碼17款,開發的ROST系列免費和共享軟件超過10000個網站下載 ■2009年開發的ROST反剽竊系統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接受國內外中央電視臺新聞一加一、新華社國際部等約20家媒體專訪,國內外數千家媒體進行了詳細轉載報道。 ■2009年研發的數字人文輔助研究平臺ROST內容挖掘工具包(ROST CM)已被劍橋大學、美國Texas A&M University、日本北海道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招生辦)、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招生辦)、中山大學等近百所家高校教師作為研究工具使用,下載量超過10000次,目前已有其他學者近四十篇基于ROST CM的中英文權威或核心級論文發表 ■2009年買賣論文的研究引發了學界高度關注,先后接受中央電視臺、China Daily、中國新聞周刊、南方都市報等媒體專訪。國內超過1000家媒體轉載報道,美聯社、BBC、聯合早報等境外媒體亦做了報道,同時Nature引用性發表了該研究。 ■2008年研發了一種中文字符串集查找算法:青青算法 ■2008年開始在領域發表了5篇論文,研發了兩款軟件,發布了兩個語料集,先后進行了中的大學生、期刊社、圖書館、海外人士、意見領袖、問政等分領域研究,實施了國內第一次教學 ■在教學領域先后開設17門課程,曾獲武漢大學講課比賽二等獎,提出了實時追蹤教學法,該教學法深受理科學生好評(2010年1月,學生評分為98.24), ■2003年主持的電廠基建管理系統目前約20個大型電廠使用 ■從1999年開始組建了ROST虛擬學習團隊(中間曾中斷一年),在虛擬學習、團隊協作、頭腦風暴理論和實踐方面做了一些初步探索,共有核心隊員51名,參與網友約1400人。 研究領域 新媒體、新聞分析、輿情分析、、內容挖掘、自然語言理解、互聯網科學 編年史 男,江西贛州人,1974年生,漢族,中共黨員。1992年江西贛州市高考()理科狀元,1996年本科畢業于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科技情報系。1996年留校任教。從1999年開始擔任全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教師。2004年赴美PSU等校做訪問學者。2007年7月管理學博士(情報學專業信息系統工程方向)畢業,2007年底評審為計算機專業副教授,2008年調入武漢大學出版科學系,2009年底評審為教授,2010年初評審為博導。2010年上半年赴新疆大學支教獲聘客座教授,2011年獲聘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客座教授 獎勵 2005年校優秀本科生教學質量獎,武漢大學信息學部(6個學院)講課比賽第二名,校講課比賽二等獎,多次年終單位先進。2008武漢大學優秀教學論文三等獎,2009武漢大學優秀教學論文二等獎、2009年校學生工作先進個人、武漢市第十一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北大新任校長王恩哥:一所大學也要有夢想
·物理學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學第十一任校長
·研究生為助父“留任”校長編造茂名“最大貪污
·專訪:中新高校校長看好亞洲大學發展前景
·粵港合作“一試三證”首頒44張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