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到底如何?真的如坊間所言“每況愈下”嗎?課業負擔較重、校園運動場地有限,真的是造成青少年體質“不佳”的根源嗎?今天上午在華東師范大學成立的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青少年健康評價與運動干預”上海中小學研究基地,試圖通過準確的監控方法,對這些問題給出科學的回答。 體質下滑得到遏制 據了解,自1985年以來,國家有關部門先后六次組織了全國多民族大規模的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最近一次接受調研的7至22歲學生達近35萬人。有意思的是,2006年公布的調研結果顯示,學生各項身體素質指標持續下降,比如,與2000年的調查相比,立定跳遠成績全面下降,7至18歲學生成績平均下降了3.2至4.1厘米,19至22歲學生立定跳遠成績平均下降了3.6至5.2厘米。而2011年公布的結果則又表明,中小學生身體素質下滑趨勢開始得到遏制,同樣以立定跳遠為例,與2005年相比,7至18歲城市男生、城市女生、鄉村男生分別平均增長1.12、1.03、0.76厘米,鄉村女生成績與2005年基本持平。如此先降后升的數據統計,是否預示著我國青少年體質狀況已經“觸底反彈”了呢? (新民晚報)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上海將建中國最大體育教學資源平臺
·電桿拉線伸進校園內“奪命”
·北京否認非京籍畢業生落戶限齡系歧視 稱將調整
·體質狀況不等于運動能力 專家稱以往標準存偏差
·多地舉行活動激勵青年發揚“五四”精神 傳遞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