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底層社會的孩子需要“上流”也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公平的享受教育的機會,也就是說需要縮小城鄉的教育差距,但這也僅僅是條件中的一項。打破不公,別讓孩子們的知識無處安身。 高考()臨近,堂兄家的女兒突然決定放棄高考,這讓堂兄急得坐臥不安,一天幾個電話找人勸侄女。侄女的反應倒很平靜:“上四年大學,一年得花兩萬多,到頭來工作還是不好找,不如現在出去打工。”侄女說,在她就讀的鄉鎮高中,升學率低,上好大學難,棄考的同學屢見不鮮,“除非你考上一線名校,否則念書的路也不平坦。”(5月26日《人民日報》) 這是刊發于《人民日報》新農村版的一篇調查文章。對于這種現象,這篇報道給出了這么兩個結論:一是上流之路被堵死了,二是改變這種現象需要促進教育公平。對于第一點,我是贊同的,就是上流之路被堵死了。而對于第二點,我認為還不是全部,更不是重點。重點則在于沒有“下流”,是“下流之路”被堵死了,才造就了“上流之路”的堵塞。 當然,底層社會的孩子需要“上流”也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公平的享受教育的機會,也就是說需要縮小城鄉的教育差距,但這也僅僅是條件中的一項。我們可以看到也有一部分生活在底層的孩子們雖然沒有享受到教育的公平,但也是爬到了知識的巔峰,但是巔峰之上,卻是一片雪景和寒冷的北風。賣豬肉的研究生,賣青菜的博士生,考環衛工的博士后,在家種地的大學生,因為孩子學有所成卻就業無門喝藥自殺的老漢……。這些新聞中的孩子們不是因為教育不公沒有成就知識的機會,而是他們的知識無處安身。 當來源于底層社會的孩子,在經過10年寒窗的磨礪后,還要奮斗10年的時間才能和人家坐在一起喝杯咖啡的時候,當他們用10年的奮斗換來的是一把“銹跡斑斑之劍”的時候,還有10年磨一劍的奮斗美好嗎?付出和收獲理應成為正比。這些都源于沒有公平的出彩機會。沒有公平的出彩機會才是“上流之路”被堵死的罪魁禍首,公平的教育機會至多算是一個幫兇。 有多少人會“下流”,除非是他們犯了不可饒恕的罪過,就是這樣也還有“戴罪當官”的保護傘呢!當和揚州神女同時進入公務機關的孩子都是官員子女的時候,當市長爹生了個市長女兒的時候,當局長娘和科長女兒一起辦公的時候,當一個單位聽到的都是舅舅、叔叔、嬸嬸稱呼的時候,當爹是英雄兒好漢成為無奈現實的時候……底層的“上流之路”能不被淤泥堵死嗎? 想起韓國的商貿部長因為女兒在本單位就業而引咎辭職的新聞。清理“上流之路”上的淤泥,就要有這股子狠勁。盡管有人說,官員子女的升遷也都符合程序,可是我想說的是如果沒有底層社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無奈,沒有官員子女特殊的身份,他們還有沒有如此輝煌的出彩機會? 打破這些不公,讓從小就喝著咖啡的人們都有“下流”的機會,才會有用知識改變命運的“上流之路”。 (荊楚網)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2013新疆計劃招收定向培養免費師范生3580人
·打破不公,別讓讀書改變命運成為傳說
·科學備考需家長老師共努力 心態鍛煉都重要
·廣東高校舉辦“愛崗敬業”基本功系列比賽
·學生做人流享半價引爭議 醫院稱是“愛心援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