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太原10月5日電 (記者姬少亭 呂夢琦)被稱作“來自未來的人”的一些中國科幻作家在此間表示,科幻不僅僅是小說,更重要的是一種思維方式,這種“未來導向”的思維方式曾經、正在、并將要改變人類的生活。 “科幻不僅僅是小說,更是思維方式。”剛剛獲得2013年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最佳新銳作家獎的青年科幻作家陳楸帆說。星云獎頒獎典禮4日在太原舉行。 曾就職谷歌、現就職百度的陳楸帆說,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赴中關村集體學習,倡導創(chuàng)新驅動。百度作為高科技企業(yè),對此格外重視。“我的上司來找我了解科幻。他發(fā)現有的專家在講解大數據時,涉及現有內容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一講到未來趨勢就講不太清楚。于是他就想到了科幻作家。” 陳楸帆說,科幻作家有一套“What if”(如果……那么……)的思維方式,通過基礎假設,推演邏輯和情境,以及技術和人之間的關系,來預言未來會發(fā)生什么。 陳楸帆認為,這套科幻思維方式能夠幫助企業(yè)梳理出清晰的思路來解決問題。他舉例說,微軟的底層架構很發(fā)達,但在競爭中逐漸處于下風,其原因是缺乏用戶和產品互動的想象,這一點恰好是谷歌的強項。 “在谷歌總部,許多工程師都是科幻迷,他們的書架上有很多科幻小說。”這位“80后”科幻小說作家希望能把作家、學者、科學家、企業(yè)家等幾方面的角色聯系起來,建立一種新的科幻思維方式,開展訓練或培訓,拓展人們的想象力。 這一構思與著名科幻作家、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吳巖的想法不謀而合。吳巖希望,通過聯合科幻作家群,為企業(yè)等機構開拓思路、預測未來服務,逐漸實現科幻思維在現實中的應用。 事實上,很多新技術發(fā)明都受到科幻思維的影響,例如具有增強現實功能的谷歌眼鏡,能夠預知疾病可能性的基因檢測,以及隨時準備把普通人送上太空的SpaceX公司的太空計劃。 清華大學(招生辦)教授劉兵說:“科幻能夠去想象科學不敢去想象的許多事情。” 中國最受歡迎的科幻作家劉慈欣稱,科幻作為一種思想方式,正在社會中日益引起重視。但我們還沒有完全意識到它對現實有什么作用。 “科幻具有科學的嚴謹性和文學的靈動性,它吸收了這兩種思維的優(yōu)勢。西方很早就開始重視這種思維方式。美國政府部門就曾邀請科幻作家去做咨詢,幫助官員和專家開闊視野。今年,國內一些部門也請科幻作家去提建議。我也接到了邀請。” (姬少亭 呂夢琦)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放假了 也要讓師生吃上可口飯菜
·中宣部等三部門推薦 百種優(yōu)秀圖書受青少年歡迎
·無障礙交流者不超5% 三四歲學英語該學什么
·預算80元大學生擬窮游6城市 心靈滿足不打折
·“十一”長假別忘了多陪孩子聊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