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評論:碩士和泥瓦工比的不該是收入高低(圖) 碩士生月薪4000沒人要,裝修工每天少于300不干。 圖片來源于網絡 近日有則報道說,在蘇州,泥瓦工日薪300元起,而碩士生月薪不到4000元,引起了不少議論。 有的以此為 “怪現狀”,直指高校盲目擴招,造成研究生整體“含金量”下降。也有網民細細算賬后指出,泥瓦工收入并不高,工作臟、勞動強度大,按日支薪說明并不是每天有活干,而且沒有“五險一金”,沒有隱性福利,實際性價比未必優于月薪4000元的碩士生。 應該說,這些議論都有道理。然而還有一點值得玩味—為什么單單與泥瓦工比?比不過就憤憤不平,就認為是一種“怪現狀”? 簡言之,這種比較的一個隱含前提,是或多或少輕視體力勞動者的傳統觀念。雖然宣揚“行行出狀元”已經多年,但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機關干部、管理層、科研人員等“勞心者”地位高、體面,而工人、農民、服務人員等“勞力者”總是低人一等。 不過,在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確實有部分年輕人已經能根據自己的性格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工作不僅是謀生的手段,也成為完善自我、回報社會的方式。這種“自由”的基礎,是相對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富足的社會財富積累。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尤其是各種身份的人為區隔逐步取消,個人發展的機會公平充分實現、在擇業中體現“自由意志”的一天終究會到來。那時,如今的“怪現狀”會成為一幅新圖景:碩士能從容地選擇做泥瓦工,為刷出一面平整光滑的地坪而自豪;泥瓦工能重新拿起紙筆讀書,為寫出一篇高質量的論文而努力。碩士生與泥瓦工之間比的不是收入高低,而是從勞動中獲得的自我價值。 (記者:孫剛) (解放日報 :孫剛)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復習沖刺期,警惕"考研綜合癥"
·評論:碩士和泥瓦工比的不該是收入高低(圖)
·學生短信自稱“老子” 校長開廣播稱學生是狗
·2014考研實行全程監控 替考者最高停考3年
·研究生院貫徹群眾路線精神邀請研究生提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