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某著名高校近日破解了曹操的身世之謎,可喜可賀。據京華時報報道,他們將再接再厲,下一步將研究孔子堯舜禹,乃至炎帝黃帝等等一干歷史名人。 曹操研究當然是有價值的。這至少說明我國科學家的DNA技術已經爐火純青,既然連幾千年前曹操的身世都可以捕捉到,用到當下,破個案子、做個親子鑒定還不是小菜一碟。并且借助這一生命科學的技術,歷史學、人類學、遺傳學等相關學科中的千年難題都得到成功破解,可謂功莫大焉。 不過,欣喜之余,當科學家說下一步要把孔子堯舜禹,乃至炎帝黃帝等等都挨個測一遍,再給他們定個前后座次,就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了。說摸不著頭腦是因為,如果這一做法真的可行,并且真的科學,萬一測出來黃帝的DNA的年份還比孔子晚,那么炎黃子孫該怎么接受這個事實呢?難道要改寫歷史?如果是歷史人物還好辦,萬一是神話人物,是否也要給他們測一測排排序,從黃帝一直再測到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呢? 以上雖然是戲言,其實想探討的是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問題。科學主義并不等于科學精神,前者以“科學”為宗教,相信科學萬能,可以勘天奴物,可以代替宗教、信仰或文化,甚至可以主宰人類、自然乃至歷史。歷史上,科學主義在19世紀的西方曾經大行其道,而后爆發兩次世界大戰,人類才開始逐漸認識到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兩者不可偏廢。 具體到DNA技術而言,近年來相關爭議也持續不斷。大的爭議譬如轉基因食品的推廣問題。近日,不少專家再次上書呼吁加快轉基因產品商業化,同時也有不少“反轉派”則表示出對種子安全、糧食安全的擔憂,對跨國資本壟斷產業鏈的擔憂。小的爭議,譬如前幾日某高校為揪出學生宿舍里的小偷,對5000多名本科男生全部采血驗DNA,結果遭到炮轟。科學家和警察自然是出于善意,不過在科學問題的背后,倫理問題、文化問題、程序正義和社會公正問題也不可不考量。 任何科學的問題也是人文的問題。任何民族的精神深處都有不可質疑的東西,特別是文明深處的神祗,往往擔當民族凝聚力的源泉。在面對這些永恒的精神象征的時候,科學—這個現代文明的“賽先生”,有時也需要抱有一顆謙卑之心。 (錢江晚報)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遼寧省美術類統考速寫由實物改成默寫
·退伍軍官組建慈善小組 5年來捐10多萬幫貧困學生
·南理工學生研制便攜式凈水器 還可做“充電寶”
·評論:做一個謙卑的“賽先生”
·全職老爸打造“語言天才” 13歲兒精通3門外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