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校輿情事件頻發 專家稱需積極發聲應對“微時代” 中新網南京11月15日電 (盛捷)近年來高校輿情事件頻發,從就業率注水、參評院士學術造假、到同窗相殘等,新媒體的傳播讓這些高校負面事件成為焦點。15日,“2013全國高校新媒體發展論壇”在南京舉行,語文出版社長、原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在會上表示,新媒體快速發展的現在,對高校宣傳工作更有利,而對輿情危機,高校要積極發出有感情的聲音。 當天,來自教育部、團中央相關負責人,新媒體領域專家,百余高校領導、宣傳部門負責人及高校運營人員等兩百余人匯聚在東南大學(招生辦),共同圍繞微時代’的高校聲譽管理與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題進行交流探討。 在新媒體日漸活躍的今天,人們以、論壇、微信等方式讓“人人記者”成為潮流,而高校學生也是其中較為活躍的力量,眾多學生通過參與社會熱點以及各類教育熱點的討論,很多負面的高校輿論也會通過等方式發出,甚至真假難辨。 對于高校應對負面輿論維護聲譽,“有相當一部分學校面對負面輿論選擇了沉默,某大學科技項目其中課題組織者貪污了十分之一的資金,對于這樣的事情被媒體曝光后,我們聽不到這所大學的聲音,就連起碼的道歉都沒有,這是需要學校發出有感情的聲音的時候”,王旭明繼續舉例,還有所學校每年幾個月讓學生去某臺資企業當廉價勞動力,這樣的事情被曝光后,大家一直聽不到該校任何聲音,終于校長露面,卻是辯解和找理由,這個做法卻讓該校的聲譽又下降。 同樣,長期研究新媒體傳播的武漢大學( 招生辦)教授沈陽在其對高校輿情管理建議中也表示,對于輿情負面的爆發,要分析問題的根源,及時回應質疑,不推諉責任,不做無謂爭辯,從而維護高校自身輿論形象。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院士退休制度今后將強制執行 或在70歲以上退休
·大學生誠信小攤重新開張 張貼汪峰式告白呼喚誠
·視障女孩獲免試推薦研究生資格 大學年年考第一
·最新調查顯示:德國越來越多女性選擇不生孩子
·打破一考定終身 學生考試可多次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