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1+1》2012年12月11日播出《“南京醫改”進入深水區》,以下為節目實錄 “南京醫改”進入深水區! 解說: 明年1月,南京將取消公費醫療,20萬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將和企業職工一樣進入一個醫保體系。 >>>相關鏈接:南京將取消公費醫療 公務員免費看病成歷史 王德生 南京市宣傳部新聞發言人: 統一的制度政策,統一的參保繳費,統一的繳費比例,統一的待遇標準。 解說: 六個“統一”一步到位,南京醫改能否真正取消特權,實現公平。 葉南客 南京社科院院長: 公務員()也是普通的市民,和百姓應該一樣,參與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 解說: 當醫療雙軌制正在退出歷史舞臺,未來我們又該如何推進實現社會公平。 《新聞1+1》今日關注:“南京醫改”進入深水區! 主持人 董倩: 晚上好,歡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不知道您想過沒有,為什么有那么多人想去考公務員?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就是因為很多人覺得道如果能夠進入到政府機關的話,如果生了病就可以享受到公費醫療,那么看病報銷的比例也會相應地提高。那么公費醫療相關的一條新聞是,最近在南京,南京市公布將從明年開始取消公費醫療,將與職工醫保進行并軌。這條新聞引發了人們的關注,人們特別想知道,南京方面的舉措具體都有些什么,而且人們的反應又是怎么樣的,在取消公費醫療制度的過程當中將會遇到哪些問題,這些都是我們今天要關注的。 解說: 實事求是說,公費醫療制度在歷史上起到過一定的作用,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其弊端也越發凸顯。三天前,在南京市宣布取消公費醫療制度的發布會上,南京市人社局副局長陳建寧如此坦言。而最近幾天很多普通市民也對這一做法表示了自己的支持。 就診患者: 取消之后我覺得蠻公平的。 就診患者: 如果是老爺子公費醫療了,全家都讓他用了,都不平等,取消這個公費醫療最好了。 解說: 目前在南京能享受公費醫療的大約有20多萬人,這20萬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相對于八百萬的南京人口來說,盡管占比很小,但是公費醫療給大多數人帶來的不平等感卻是十分強烈。不過明年1月,南京的這個不平等就會被打破。 王德生 南京市宣傳部新聞發言人: 全市機關事業人員和企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幾個“統一”:統一的制度政策,統一的參保繳費,統一的繳費比例,統一的待遇標準。 解說: 被南京市稱為六個“統一”的取消公費醫療制度改革,意味著原來享受公費醫療的20萬人將和三百多萬城鎮職工一樣享受平等的醫療服務。從明年1月開始,參加醫療保險的機關事業單位職工,拿醫療卡可以在所有定點醫療機構和藥店就醫買藥,也可以享受大病醫療救助的待遇。 陳建寧 南京市人社局副局長: 工資總額的9%由單位繳納,2%由個人繳納。南京從啟動以來還有一個大病醫療保險,是我們每人每月按照10元錢繳納。這10元錢的繳納和2%的繳納,在職人員都是按月從工資當中扣除,由單位代為扣繳。 解說: 取消公費醫療這樣的改革自然會受到輿論的歡迎,這也意味著我們的醫療制度改革又向公平邁進了一步,也有評論看到了改革的另一面,改革已進入深水區,痛是在所難免的,怕痛就不能前進,敢革自己的命才能獲得強大的動力,何況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參保,將會享受到職工醫保十年發展帶來的成果。然而南京市的此次改革在很多媒體看來仍然留下了一點尾巴,那就是在南京的部署機構和省級機關以及省級管理的事業單位,都不在此次改革范圍之內。 主持人: 在我們國家因為歷史的原因,不同的人群因為他自己的不同的身份,得到的社會保障的條件也是各不相同的,這當然是不公平的,因此一定要改。我們注意到在2009年的新一輪醫改方案里面有這樣一個數字,在三年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要達到90%以上。有人解釋說,這就意味著機關事業單位和城鎮職工要在這三年內實行醫保的并軌,我們看到如果從2009年算起的話到2012年,最遲到明年4月份,這三年的最后期限也就到了。換句話說,南京是在最后期限內公布了取消公費醫療的制度,雖然不是最早,甚至成為最遲中的一個,但是這樣的一種舉措仍然是得到了人們的衷心的喝采。 我們來看一下,南京取消公費醫療的這種做法,媒體報道的用詞有“特權縮步”、“向既得利益開刀”、“傳遞社會公平好聲音”、“零落的公平將重新拼接”,這是媒體的報道。那南京的做法具體都是一些什么?學者還有當地人的一些期待又是什么?我們繼續關注。 解說: 明年1月約20萬南京市屬和江南八區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手中的公費醫療證將會換成和企業參保職工一樣的醫保卡。 葉南客 南京社科院院長: 公務員也是普通的市民,也是社會的公民,和百姓應該一樣參與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下,都應該有一個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安排,讓全體機關干部統一進入社會醫療保險,這樣的話促進了社會公平。 解說: 取消公費醫療后,機關事業單位參保人員因持卡結算,也就無需墊付醫療費,也就不存在報銷問題,小病大養,一人生病全家買藥,公費醫療帶來的種種弊病,也即將在明年終結。 葉南客: (公費醫療)個人沒什么義務責任,跟自身利益相關以后,有一些部需要的藥品少拿一些,這樣能提高我們醫療使用的效率和效益,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浪費,讓自己的利益和社會保障體系掛鉤。接受社會保障的話,減少國家的一些財政支付。 解說: 公費醫療曾被認為是體現公職人員優厚福利的一個方面,而被改革觸動了蛋糕的人會如何看待呢?67歲的吳先生一直享受公費醫療,因為心臟疾病在南京鼓樓醫院看病求醫,在日常的就醫中,他覺得公費醫療并不像其他人想象的那么完美。 吳先 南京市民: 鼓樓醫院只有一張處方,兩百塊錢,還有一個處方不能超過五種藥,不能超過五種藥的品種,有的品種還有時間限制,只能開一個星期的藥。 解說: 對于取消公費醫療,吳先生卻是期盼已久,他說使用醫保完全可以減少他來醫院開藥的次數,看病的各種限制也少了很多,不過取消公費醫療具體的實施細則,目前南京市還沒有公布。 吳先生: 現在具體條款還不知道,因為一號開始按照新的,我們憑什么掛號、憑什么就診,繳費什么都不知道,現在就等待。 解說: 事實上在江蘇取消公費醫療,南京市還不是最快的,在他之前,其余12個市已全部取消了公費醫療。 葉南客: 據我了解,明年江蘇省的省級機關干部也要全面進行社會保障改革,這樣的話體現了我們國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全面邁進的一個重要標志。 主持人: 隨著各地陸續取消了公費醫療,我們注意到的是各地又相應地有了一個叫做醫療的補貼,這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么針對補貼,南京市的相關做法是這樣的,其它的不看,要看要建立單位補充醫療保險,怎么進行補充醫療保險呢?有的單位實行自己管理的單位補充醫療保險,也有是借助商業保險來做補充醫療保險,這是南京市的做法。 有人就會問,到底什么是醫療補助的政策?我們看了一下,有國家的相關規定,在1998年的時候,國家有一個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其中說國家公務員這樣的一個群體,在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這個基礎上,在享受醫療補助政策,具體辦法另定。這是1998年的一個規定,應該說這樣的一種規定是留下了一個小尾巴,為什么這么說?我們來看,因為各地就有了自己的做法,在天津雖然已經取消了公費醫療,但是我們看取消之后怎么做的,取消之后,享受國家公務員醫療補助的人員,在一個年度內發生的住院醫療費用,再由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按照規定的待遇報銷之后,個人負擔的部分,由國家公務員醫療補助統籌基金予以補助。補助的標準是什么樣呢?在職人員補助80%,退休人員補助90%,副司局級以上的人員補助95%,基本上都給補助了。 再來看海南也有相關的規定,個人年度自負醫療費超過一定金額的部分,單位補助90%,自負10%,如果全年超過5000元錢,超過的部分補助95%,自負5%。有人看了這樣的一系列的補助辦法之后,就算了一筆賬,這么算來,補助之后公務員享受到的這些待遇跟取消公費醫療以前幾乎沒有什么差距,而且甚至比以前更好。因為在短片里的老先生也說了,他以前只能在定點的醫院去享受公費醫療,但是現在醫保的醫院可以自己選擇,選擇還多了。一方面取消了公費醫療,但是另外一方面,在取消的同時,各種各樣的補助又在保證著這些公務員的醫療報銷水平沒有下降,這樣比較一下的話,取消公費醫療區別又在什么地方呢?接下來連線一下北京大學的劉國恩教授。劉教授,剛才我比較了一下,您怎么看我的比較? 劉國恩 北京大學教授: 我是這樣來看的,我們在公費醫療取消之前,公務人員、公職人員的醫療服務完全由財政出錢直接支付的,所以它和我們廣大的百姓,包括城鎮居民、城鎮職工還有農村居民,完全不在一個保障制度的平臺上,那個時候我們談的是制度上的一個分割,自從我們取消了公務員的特殊待遇以后,讓公務員特殊的群體或者特權的群體,從醫療保障制度建設上,統一到統一的平臺上。從制度并軌角度來講,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在中國不論身份如何,在制度上是一樣的。然后從并軌過程當中,當然我們也是希望并軌不要有太大的一個落差,過去公務員享受的待遇可能特別好,并軌可能要和我們大多數人的福利待遇要逐步統一。所以在這個并軌過程當中,有些城市根據各所在單位不同,還有不同程度的補貼,這個補貼絕對不是一個制度安排了,所以我認為這個補貼的差異是隨著我們制度建設的不斷完善,它取消、減小就是一個必然的過程,而我們把制度上的一個并軌做出來,我覺得是非常巨大的成果。 主持人: 所以劉教授說到這兒,正好有一個網友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他們說就像您說的,這種制度上的并軌,提供了一個形式上我們看起來都一樣了,公務員和我們一樣了,但是實際上理子里我們還是不一樣,因為他們有各種各樣的補貼,普通城鎮職工沒有這種補貼,而這種補貼使得他們享受的待遇仍然比我們高。 劉國恩: 我想做一個補充,剛念到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在提出在基本醫療保險基礎上建立補充醫療保險,事實上僅僅是針對公務員人群,當時我們這個政策也是針對所有的城鎮職工所在的單位和城市,他也可以根據單位的條件,來購買建立在基本醫療保險基礎上的補充醫療保險,現在這個保險也是因為我們大病醫療保險的推出,很多地方補充醫療保險變得不必要了,不僅僅是我們公務人員有補充醫療保險,很多企業在文件的統一規定下也可以購買相應的補充醫療保險,這個東西還是屬于我們在制度完善過程當中要求逐步解決的,如果沒有制度上的統一,我們很難從我們平臺的角度、系統的角度歸并到一起,我認為這個還是要堅持的一點。 主持人: 謝謝劉教授,稍候有更多的問題給您。 剛才劉教授也說,從一個制度上使得我們和公務員站在一個統一的平臺上,我們再來看媒體看的角度又是什么。上海商報說有兩個重要的觀點,要為補充醫療待遇的最終革除設定一個最后期限,并向社會公布,因為待遇的尾巴是不公平的。 第二,向社會公開實施補充醫療待遇的資金來源、資金待遇的標準、操作辦法,還有歸誰進行審計與監督,這是媒體的一些看法。讓所有的群眾享受一個同等的醫保的待遇是公費醫療制度改革的最根本的出發點。剛才我我們說制度上的公平這是改革的一小步,我們社會公眾期待著往后的繼續跟進。 解說: 公費醫療這項始于1952年,在國家通過醫療衛生部門向國家工作人員提供免費醫療及預防服務的社保制度,正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日益遭到民眾的詬病。而早在1998年12月,國務院曾發布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其中就規定所有用人單位,包括機關事業單位極其職工,全部要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這個決定讓公費醫療這個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城市醫療保障制度,在運行長達40多年之后,開啟了轉向醫保的改革。 這是今年2月17日,新華社記者在濟南市的一家醫院內拍攝的照片,今天當南京成為江蘇13個地級市最后一個宣布取消公費醫療的城市,放眼全國,南京之后還有不少地方仍然需要繼續推進這樣的改革。 據了解,截止到目前,全國范圍內尚有山東、廣東等地的公務員尚未全部取消公費醫療,其中在山東省,除濟南、煙臺兩市外,其他15個地市已實現全員參保。在廣東省直中央駐穗單位以及廣州市公務員尚未完成公費醫療與醫保接軌。近日有媒體報道,廣州市人社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廣州公務員醫療制度改革暫無具體時間表。 此外,北京的情況較為特殊,2011年底北京市政府發文稱,在2012年1月1日起,北京市屬公務員事業單位等約22萬人取消公費醫療,并入職工醫保。至此,北京市級及以下公費醫療改革基本完成。此前,在2010年,北京市16個區縣約45萬公費醫療人員已并入職工醫保。但在北京,還有中央籍的約33萬公費醫療人員尚未進入正式改革范疇。新京報2012年1月報道援引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副巡視員張大發的表示說,中央級公費醫療改革已由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計劃在2013年納入職工醫保體系。 而面對此次的南京市公費醫療制度改革,并未涉及省級機關事業單位,副廳級以上干部也仍在執行公費醫療制度,并且其治療地點也一般都在各個規模較大醫院的高級病房。醫保制度的全覆蓋要求人人享有,但也應該人人公平享有,這也成為公費醫療改革進行中備受關注的焦點。 主持人: 有人說,公費醫療是一種權力的福利,要把福利從權力手中拿走當然是不易的,接下來繼續連線劉國恩教授。 劉教授,剛才就像短片里面說的,南京推行的這次改革,實際上是沒有涉及到副局級以上的這樣一個群體,您看未來這種相當級別以上的公費醫療的改革,您對這個的看法是什么樣的? 劉國恩: 我覺得我們如果走出了第一步,讓大部分的公職人員能夠并軌到我們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里面來,我覺得對更高層次的那些官員們,他們的并軌也是遲早的事情,當然特別高級別的政府人員因為歷史原因留下一小部分,那個我覺得基本上不應該在我們考慮的特別關鍵的一個范疇里面。 我認為并軌非常重要,其實對于百姓來講,他們并軌過來對于我們有很大的好處。在中國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是我們國家醫療體制改革的一個重大的舉措,我們百姓都會受益,誰在做決策,做決策的基本上全部是在公費醫療系統里面的,如果他們做決策,他們自己的利益不在里邊,他為什么要發自內心地為人民群眾去著想呢,如果他們自己在體系里邊來看,會為自己著想,也同時為人民群眾著想。所以人民群眾可以期待,由于他們進來了,我們以后享受醫療服務的待遇、管理服務、技術服務、保障制度都會因為他們受益,我們也會因此而受益。從這個意義上,站在我們個人的角度,我覺得他們進入到我們的系統里面,一定對整體的國民有更好的一個收益承諾。 主持人: 劉教授,我看到了這樣一種看法,有人算了一筆賬,公費醫療滿打滿算一年下來就是五六百億,而整個醫改涉及到全國的大盤子是上萬億的,兩者相比的話,實際上公費醫療所涉及到是小部分人的小部分利益,這是一個表面化的一種爭執,實際上最重要的是要進行這種醫療體制改革怎么能夠市場化,您怎么看待這樣的觀點。 劉國恩: 我倒不是說醫療服務一定要市場化這三個字來表述它,我覺得醫療服務的籌資制度安排,錢從哪兒來,怎么花這個錢的制度安排上來講的話,我們應該由政府來主導,通過一些非政府的力量來完成這個服務的提供,完成保障制度的一些安排,這個可以做,政府來推動這個事情,但是可以借用社會力量來幫我們經營,來幫我們管理,這個是我們可以走的道路。 主持人: 我提出這個問題,也許我剛才沒有說清楚,我提出這樣一種觀點,我引入這樣的一個觀點,有人說可能不應當我們花這么大的精力去盯住公務員的公費醫療的問題,您覺得我們有沒有必要去盯住這個問題? 劉國恩: 我覺得非常有必要,當然有必要,其實我們第一段的談話已經談到這個地方,公務員在我們國家作為決策層,我們做決策的人當成是公務員,如果做決策的人不在我們廣大國民享受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里面。我很難想象,他們會非常主動地、積極地、從長地考慮構建全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所以讓他們進來,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他們目前享受的幾十億、幾百億的福利問題,而更多是如何從長為全體人民,包括他們自己自身在內,能夠來構建一個和諧的、高效的醫療保障制度,我覺得這一點非常非常關鍵。 主持人: 非常感謝劉教授。 我們今天關注的是南京市即將取消的公費醫療的這樣一個問題,其實大家關注這個問題,大家盯住這個公費醫療的問題,并不是人們一定要把享受公費醫療的這些人,把他們的醫保的待遇一定要拽下來,人們心里才平衡,不是這樣的。關注這個問題,希望把所有人的這種醫療保障的待遇提上去,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在14年前,1998年的時候,所有的國企職工一步到位地進行改革,14年后,人們也有理由期待,國家公務員也可以做到。 今天的節目就是這樣,感謝您的收看,再見。 (CCTV-新聞 在濟南市的一家醫院內拍)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2013國家公務員面試中的7大語言禁忌
·女生為當公務員5年參加數十考試 拒絕談戀愛
·北大教授:公務員公費醫療造成保障制度分割
·扶貧公務員上婚戀節目 希望引來項目發展農村
·80后女公務員挪171萬惠民款 供男友賭博放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