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國考已經拉開大幕,盡管招錄總人數從2013年的20839人下降到了今年的19538人。但是報名人數依然眾多,熱度不減。有的崗位甚至出現“千人爭一崗”的現象,因為錄取比例甚低,許多人將國考看成“炮灰集中營”,但這依然擋不住畢業生們對國考的熱忱。就算是白搭上報名費和時間去“搏一把”。當然,有的人就算自己不想去考,也架不住“衙門有人好辦事”的理念下家長催促。 之所以如此多的學子對公務員()招考趨之若鶩,說明部分報考者對公務員存在認識誤區。 事實上,并非所有公務員崗位都是實權在握且工作輕松。對于很多基層公務員來說,薪水低、工作壓力大、工作環境不佳已是常態。副鄉長相親遭遇全場熄燈,年輕的副鎮長因壓力大請求辭職,這樣的新聞不時見諸報端。而即便在國考中“過五關斬六將”入職國家部委成了“京官”,3000余元的科員工資,在北京生活并不輕松,也談不上多么幸福。 當然,爭考公務員的畸形就業觀也不能全怪畢業生。面對著巨大的就業壓力,求職者們往往會非理性地選擇更加穩定的工作,對于他們來說,考慮自己未來會不會失業,遠比考慮這份工作是否適合自己、是否能給自己提供更好的人生“前途”更現實。 另一方面,求職者一旦被錄用為公務員,即可獲得本地城鎮戶口。國考中相當數量的單位位于北京,因此,國考是許多外地學子獲得北京戶口的重要途徑。 一般來說,體制內的單位常常可以為入職者提供許多在體制外單位花錢也買不到的隱性福利,比如戶口,還有戶口所能帶來的各種衍生福利和機會。 而作為體制內的機關單位甚至能為入職者提供同為“體制內”的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所不具備的“超國民的隱性待遇”,比如近乎免費的午餐,公費的醫療和養老,甚至一些單位在住房和子女入學方面還可以提供便利。由此可見,千人爭搶一個公務員崗位,個中緣由不難理解了。不過,目前一些地方正在或即將開始展開公務員聘用制的試點,一旦公務員聘用制能夠最終被不斷完善并被逐步推廣開來,那么未來公務員職業將不再是“鐵飯碗”,而是“可上可下,能進能出”。 需要提醒的是,打破公務員與一般企事業單位職工在住房、醫療、養老等諸多方面存在的或明或暗的雙軌制和多軌制,不能僅僅是縮減個別公務員的超標待遇,也要逐步提高其它單位職工在這些方面的福利待遇和相應保障,通過此消彼長來縮減雙方的差距。 希望有一天,年輕人不再爭著去“體制內”,爭著去當公務員,爭著做安逸穩定的工作,而是爭著去創業,爭著去基層,爭著去經濟和社會發展更需要他們的地方中去。即便是去當公務員,也是本著熱愛這份工作和服務公眾的初衷。 畢竟,人生路上,條條大路通羅馬,行行皆能出狀元。 (工人日報)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臺流行考公務員 公務員才是"正經"工作
·2014國考成“炮灰集中營” 多為解決戶口報考
·2014國考不指定輔導用書 考生買書報班需謹慎
·今年公務員招考省直單位2474人進入面試確認
·公務員,請注意素質
|